• 61阅读
  • 0回复

春风拂岭南——广州粒子物理理论讨论会散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1-14
第4版()
专栏:

春风拂岭南
——广州粒子物理理论讨论会散记
广东从化温泉,流溪河畔,山青水秀,莺啼燕啭。八十年代第一个春天,来到了岭南。
出席广州粒子物理理论讨论会的科学家们,从五湖四海走到一起来了。四日傍晚,海外来的科学家们从广州驱车前往从化。李政道教授和夫人秦惠?首先上了车;随后杨振宁教授也满面春风地走上车来。两位科学家见面后互相握手问好,他们同其他科学家一起,一路上说说笑笑,来到从化。先期到达的有关方面负责人和科学家周培源、钱三强、杨康华、宋之光、王顺桐、张文裕、赵忠尧、朱洪元、彭桓武等,在住处门前迎候。海内海外,新交老友,欢聚一堂,人们连连兴奋地说:难得,难得。他们当中,有国际上著名的科学家,更多的是后起之秀,其中有的是父子、兄弟,还有师生、同学或校友。最年长的是周培源教授,最年青的是二十八岁的研究生钱思进。若以师生关系论,可以说是“五代同堂”了。
讨论会开始以后,科学家们在会场上、餐厅里、住所内,热烈地讨论学术问题,畅叙久别重逢的喜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陈匡武教授谈到观感时说,他离开故乡时只有十一岁,那时广东中山县盛产稻谷,可是人民吃不上干饭,只能喝稀粥,还要加些番薯。他还记得一个和他很要好的小朋友,就是因为吃不饱饭,营养不良,夭逝了。回忆往事,陈教授很激动。他说:这次回来,一路上看到人们都比过去高兴得多了,各方面的建设也比过去有了很大的发展,心里的确很高兴。
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促进国内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到会科学家们的共同心愿。许多科学家休息时间聚在一起谈心,商量进一步扩大学术交流,交换研究心得。有些海外来的科学家,为了赶在作报告之前把自己的论文译成中文,到达广州后作的第一件事就是购买物理辞典。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吴大峻,为了作好学术报告,准备到凌晨三点钟才睡。不少海外科学家是数十年来第一次回到国内,要看的东西很多,可他们最关心的却是利用有限的时间为中国的四个现代化作点贡献。西德柏林自由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孟大中教授表示,讨论会结束后他要放弃游览,要到上海、北京、济南、兰州等地的科学研究单位和高等学校讲学,同国内的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已经在国内讲学半年多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黄克孙教授,除准备会后继续到中山大学讲学外,还积极帮助在语言上有困难的海外学者准备学术论文。来自新加坡南洋大学的潘国驹教授,利用休息时间为国内的四化提建议。
科学家们的蓬勃热情连他们的夫人、孩子们也受到感染了。美国康奈尔大学费米研究所戴自海教授的夫人杨碧观,在生物化学的研究方面很有见地。十多年来,她就想回国观光,对桂林的山水尤其向往。这次她听说国内同行在人工合成核糖核酸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决定放弃去桂林的计划,要直接到北京、上海等地进行学术交流。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卢遂现教授九岁的儿子第一次来中国。他汉语、英语都讲得很流利,和宾馆的服务员交上了朋友,当了他们的英语“教师”。
海内外老科学家们聚到一起谈得最多的话题是如何推动国内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如何培养、训练青年科技人才。三十四岁的美国宾州大学徐一鸿教授,离开中国时只有四岁,这是首次回来。他和国内研究工作者李小源交谈时说,他到过世界上许多国家,对国际上粒子物理研究的状况比较熟悉,这次回来才知道国内也有许多很有天才的青年物理学家,他们在粒子物理方面也作了许多很好的工作,可惜这些工作没有拿到国外去交流。他希望会后加强这方面的交流。
杨振宁教授喜悦地评价这次会说:“开得好,很成功”。他的话代表了许多科学家的共同看法。杨振宁教授认为,自一九七六年以来,短短三年时间,国内粒子物理研究的发展是可观的。他对国内四十岁上下的研究工作者涌现之多,感到欣喜。李政道教授说,过去大家都是点的接触,顶多是线的接触,这次可以说是面的接触。
你相信吗?这些在微观世界进行艰苦探索的人们,胸间同样澎湃着感情的浪涛。在科学盛会期间,钱三强教授倡议开了一次赛诗会。科学家们纷纷欣然命笔,赋诗抒情。卢遂现教授说,听了李政道教授和杨振宁教授在开幕那天大会上的讲话,心情很不平静,当夜赋诗一首:“唐初南昌盛会开,人杰地灵叹诗人。陶然厅上今胜昔,中华民族英姿发。黄帝子孙四海归,涓涓支流入主流。涛涛江水育原野,请君拭目长远看;杨柳纷纷两岸飘,李桃丰实遍群山。”冼鼎昌教授的诗中说:“华裔同行遍四洲,李杨才调擅风流。喜看后学追前辈,盛会纵谈兴未休。”何祚庥教授的诗说:“华夏子孙大团结,定夺四化二千年”。
新华社记者 顾迈南 刘卓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