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介绍《中国自然地理纲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1-14
第5版()
专栏:书评

介绍《中国自然地理纲要》
周舜武
由我国地理学家、南京大学地理系主任任美锷教授主要执笔的《中国自然地理纲要》一书(以下简称《纲要》),最近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一本有资料、有分析、有观点的自然科学基础读物,对于广大干部,特别是对于从事农业、林业、牧业、水利等方面工作的同志来说,是一本比较好的参考书。
我国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自然条件极其复杂。要把中国自然地理的基本面貌、基本特征以及有关利用、改造自然的许多问题都说清楚,确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解放以来,我国还没有一本这样的著作出版。本书作者经过了多年努力,积累了大量资料,终于完成了《纲要》这本著作,不能不说这是对我国地理科学的普及与发展的一个贡献。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如何使农业高速度发展,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已成为全国上下共同关心的问题。为此,弄清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与分布,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和条件,是我们应该首先做好的。只有这样,才能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
帮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我国所处的自然环境,认识我国自然资源的状况,是地理工作者的责任。《纲要》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帮助人们了解我们国家的自然条件是如何的复杂多样,她的自然资源又是如何的丰富多采。这不仅使我们增长了知识,而且使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伟大祖国。
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虽然山地和高原面积很大,平原面积只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十二,耕地也只有十五亿亩,但是我国境内有大面积的宜耕地、宜林地和宜牧地有待开发和利用。其中可利用的草原面积达三十三亿亩,等于现有耕地的两倍以上,还有一些可垦荒地和大面积的沼泽、滩涂可供开垦,这些都为我国农林牧生产发展准备了土地资源基础。
我国还是一个河流众多、径流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淡水面积在三亿亩以上,全国径流总量将近二万六千亿立方米,占亚洲全部径流量的百分之二十以上,几乎和欧洲的径流总量相当,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也是世界上植物种属和土壤类型最丰富多样的国家之一。在植物方面,北半球所有的自然植被类型在我国几乎都可见到。以森林树种而言,我国亦有二千八百种之多,世界上现有被子植物的木本属中,百分之九十五可见于我国。在土壤方面,我国境内除极地苔原土、热带黑土和热带荒漠土之外,世界上各主要土类都有分布,而且肥力较高,具有中国的特色。
当然,优越的条件只是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可能,还必须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不然,自然界就会给我们以报复和惩罚,生产就要蒙受损失。十多年来,由于我们工作中的缺点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是不能低估的。诸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草原牧场的滥垦乱牧,山区林木的过度采伐,耕作制度的任意改变,大面积土壤的沙化和盐渍化等等,严重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破坏了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阻碍了社会主义农业的前进步伐。这些沉痛的教训,我们必须吸取。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作者在《纲要》这本书里,结合我国的农业生产情况,对我国各大自然区自然条件的利用和改造的主要方面,提出了二十多项意见和建议。例如:东北区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和森林资源更新问题;华北区的水土保持和旱、涝、盐碱的治理问题;华中区的水热资源利用和红壤丘陵的改良问题;华南区的因地制宜栽培热带作物问题;西南区的热带山原土地利用问题;内蒙古区的草原合理利用和沙漠治理问题;西北区的水利资源开发和防风固沙问题;以及青藏区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等。这些意见和建议,虽然还不够深刻和全面,但却是积极的,充分表达了老一辈科学家对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切和期望。
《纲要》的原稿写于一九六六年,因受林彪、“四人帮”的干扰,一直未能出版。原稿作者之一的杨纫章同志(南京大学地理系副教授)也于一九七一年不幸逝世。现在出版的这本书绝大部分章节均重新改写。由于本书的修订、改编时间比较短促,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有些最新的资料还没有来得及补充和利用;有些观点分析、阐述得不够透彻;有关我国的海洋和动物的基本特征没有写出;气候与陆地水两章篇幅稍多,内容不够精炼,与其他章节不平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