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4阅读
  • 0回复

梅纽因及其《未完成的旅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1-14
第7版()
专栏:

梅纽因及其《未完成的旅行》
乐山
五十二年前的一个晚上,豪华的柏林音乐厅灯火辉煌。一个十一岁的儿童,正在举行小提琴演奏会。他的神奇的演奏技巧,美妙的音乐旋律,紧紧地扣住人们的心弦。演奏刚结束,在座的知名人士中,爱因斯坦特地来到后台,十分激动地向小演奏家祝贺:“你真使我感到天上有一位上帝!”这热情、风趣的语言,不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式的极高的赞誉吗!
这位小演奏家,就是耶胡迪·梅纽因。
被誉为继“十九世纪音乐神童”——意大利小提琴家柏格尼尼之后的“二十世纪音乐神童”的梅纽因,一九一六年生于纽约。梅纽因四岁开始学小提琴,七岁时在旧金山的一次音乐会上演奏了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引起很大轰动。一九二六年,他到了巴黎,拜罗马尼亚著名音乐家埃乃斯库为师。自此,梅纽因与埃乃斯库成了忘年之交。
一九二七年,十一岁的梅纽因回到美国,参加纽约交响乐团。这年十一月,他在卡内基大厦举行的音乐会上演奏了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获得巨大的成功,从此崭露头角,并日渐蜚声世界。
梅纽因是一位充满正义感的音乐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为盟国武装部队举行慰问演奏达五百多场次。战后,为了救济因战争而流离失所的难民,他又在欧洲许多国家进行巡回演出,还为曾遭德国法西斯迫害而幸存的欧洲犹太人筹募了救济金。五十年代,梅纽因在世界各地进行旅行演出,足迹遍及日本、印度、匈牙利、波兰等许多国家。一九五九年,他在伦敦定居。
作为一位具有高度事业心的杰出艺术家,梅纽因从不间断他的艺术实践。六十年代,他曾以巨大的热情,主持欧洲一些地方音乐节日的活动;一九六七年他在联合国演出;七十年代以来,梅纽因经常在伦敦举行独奏音乐会,直至今天。
梅纽因对于音乐史有着特殊的贡献。由于深入研究古典音乐,他重新发掘了一些古典作曲家的被遗忘了的优秀作品,并通过他的演奏,使这些古典作品重放光彩。在沟通东西方音乐方面,梅纽因也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梅纽因对中国人民怀有亲切友好的感情。他最近应邀来华访问,对我国的传统音乐和古典乐器表现了极大的兴趣。不仅如此,他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也很喜爱和熟悉。打开他的小提琴盒,人们曾发现里面放着一本中国古代哲学名著《老子》。
一九七七年,梅纽因出版了他的自传《未完成的旅行》。他在书中叙述了他的童年和家庭,他学习小提琴的经过,他的演出和感受,以及其他一些经历。但更多的,是抒发了他对生活、音乐、政治、哲学、犹太人问题等等看法。难怪不少西方文艺评论家认为,与其说《未完成的旅行》是一本自传,毋宁说它是“一个音乐家对世界各种问题的看法”,是一部“历史文献”。是的,在《未完成的旅行》里,贯穿着梅纽因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对音乐艺术的献身精神。人们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在未完成的旅行中,梅纽因在音乐艺术方面将会作出更多的贡献。(附图片)
青年时代的梅纽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