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淮南市的污染为什么制止不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1-18
第4版()
专栏:调查汇报

编者按 工业污染的原因很多:有些是历史形成的;有些是近些年工业发展带来的;有些是经验不足,科学技术水平不高造成的……。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要经过长期的努力。能否早日收到效果,关键在领导是否重视。我们根据读者对淮河污染情况的强烈反映,派记者走访了淮河两岸的一些工业城市。所见所闻,深感领导思想确是关键。下面是记者访问淮南市后写的调查汇报。
淮南市的污染为什么制止不住?
安徽淮南市是我国五大煤炭基地之一,另有化工、造纸、发电等工业。随着工业的发展,“三废”污染日趋严重,全市大小四百多家工矿企业,每年排出各种废气五亿多立米,废渣二百五十万吨,每天约有二百万吨废水直接排入淮河。每年枯水季节,为保淮南电厂发电,淮河上下游闸门关闭,污水大量流入,淮河的淮南—蚌埠段成了死水一潭。水中严重缺氧,发出浓烈的腥臭味。
沿河人民不断写信上访,要求迅速解决淮河污染问题。但实际上始终没有解决。前冬去春,淮南市委召开会议,要求污染严重的厂矿采取紧急措施,限期七天解决,否则停产,并发了文件。后来,市环境保护办公室(以下简称“环保办”)按期到各厂检查,发现谁也没有落实。他们请示市委有关领导怎么办。领导说:“你们说怎么办?”环保办的同志说:“按市委文件办,说停就停。”领导说:“那怎么行!?现在淮河水不是又好一些了吗!”结果,会议白开,文件作废。
淮南涤纶厂每天放出大量有害废气,周围群众反映强烈。经省、市环保办联合调查鉴定,认为该厂不符合正常生产条件,建议停产搬迁,并报省委。省委负责同志批示同意环保办意见。市委某领导听到停产搬迁消息,非常恼火,说:“这是背着我搞的,想摆脱我的领导!”随后,涤纶厂一些人也跟着闹起来,到处写信告状,直到后来听说是省委负责同志批示的才罢休。
有的领导同志认为,生产指标是硬任务,环境保护工作是“软任务”。淮南电化厂建厂后,由于生产设备不完善,氯碱车间至今不具备试车条件。去年七月,因急于投产,盲目试车,放出大量氯气,使附近居民二十多人晕倒。事后,几十名受害者联名打电报向国务院环保办及省委告急。几个月过去了,市委未作任何处理。一起严重的试车事故就这样销声匿迹了。记者到这个厂调查时,厂有关负责人竟说“这是原始试车中的正常现象,根本算不上什么事故。”甚至说
“少量氯气可以治感冒”。
淮南黄磷厂由于未执行环境保护工作“三同时”的规定,建厂一年多未被批准正式投产。市委某负责同志便借一位上级领导给他打电话要黄磷的名义,让市环保办“表态”。市环保办坚持不搞好治污项目不能投产。这位负责同志说:“出了问题我负责。”正式投产后,黄磷暂放在一个不大的塘内浸泡。一遇大雨,磷水、磷渣四处漫溢,流入社队养鱼塘内,附近群众怨声载道。
群众说:“淮南市领导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是随淮河水的大小及群众呼声高低而变化的。”枯水季节,开大会,发文件,定措施,搞规划。淮河水势一大,就万事大吉。目前虽抓了一些厂的“三废”治理项目,但进展缓慢。前段时间,市环保办总结了全市治理“三废”的情况,提出具体意见,送市领导签发。有关领导同志批示:“不要发,影响关系。”所以,在淮南搞环境保护工作的同志感到他们是“孤军作战”,左右为难。他们迫切希望得到领导的支持和各方面的配合,使环境保护工作有所开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