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深山红旗更鲜艳——朝鲜昌城郡访问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1-18
第7版()
专栏:朝鲜通讯

深山红旗更鲜艳
——朝鲜昌城郡访问记
昌城郡是朝鲜平安北道深山里的一面红旗。它曾因发展山区农业、工业和教育事业上的成绩,荣获过桂冠近卫郡、卫生文化双重模范郡和模范教育郡的三个光荣称号。昌城郡的先进经验,从一九六二年以来,就在全国推广。
昌城郡山地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九十五,耕地只占百分之五,而且多半是山地。解放前,这个郡的仁山里只有一辆老牛破车;药水里一家三人合穿一套衣裳;丰德里全村只一床被子;达山里人连草房都住不起,只好住石洞;完丰里有一个农民接到信,找人念,花了三天时间……
一九五四年夏,金日成同志到了郡内最落后地区,亲自抓药水里这个点。他以后经常来郡视察,指出“昌城人要在昌城土地上建设美好的共产主义乐园”,首先要种植适于山区生长的农作物,利用山搞各种副业,多养家禽家畜;要依靠郡内资源发展地方工业,及时收购、加工农民的产品;还要兴办文教事业。全郡人民大干三年,打了翻身仗,在一九六二年劳动党中央昌城会议前,就迎来了山乡巨变。
山乡农民过去是刀耕火种,每公顷只产粮六、七百公斤,根本无法自给。今天昌城郡十二个合作农场,改良土壤,建设梯田,扩大耕地,开垦水田,大兴水利,采用良种,推广科学耕作方法,施用化肥农药,尽可能使用农业机械,每公顷产粮达到七吨。前年把一万吨余粮卖给国家,去年粮食总产又大大增加。高产的“昌城辣椒”驰名全国。另外,山上土特产年产两千吨以上。牛、羊、兔等各种肉类年产一千吨。
过去,连个象样的铁匠炉都没有的昌城郡,今天办起了铁制品、日用品、家具、食品、造纸和织布等十九个工厂,大部分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七百多种产品,不仅供应本郡,还能支援外地和出口,造纸厂为节约白桦木料,创造了一种加热碎木机简化工艺。利用多种木材生产文具纸、包装纸和糊墙纸。使年产量由一百五十吨增到三百吨。织布厂原是几个家庭妇女搞的,在简陋木制机上进行笨重劳动,现在从清纱织布到印染全用现代织布机进行生产,年产九十万米布。我们还参观了食品厂几种产品的生产过程。酒、果汁、罐头、食油、辣椒油、大酱、酱油、腌肉等琳琅满目的产品,据说共有一百五十种。
山乡过去只有三所小学,今天已有二十四所学校,在校的青少年占总人口百分之三十,加上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占人口一半。全郡有六百四十八名教师。由于学生学习成绩普遍优秀,特别是因为全郡没有一个不及格的学生,所以,被评为模范教育郡。双重千里马药水里高等中学校长梁亨柱认为,把提高教员业务水平作为首要任务。学校要求每位教员“一专多能”。就是除本人在大学里所学的专业外,要能熟悉其他学科。学校完全实现了直观教学,利用教具、电影、幻灯、电视、图片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所学课程的基本内容,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该校十分重视调动学生积极分子的能动性,让他们当“小先生”,这样教师可以用最大精力进行备课等提高教育质量的工作。另外,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扩大知识面,指导课外阅读,让学生谈体会,结合开展作文活动,节日、假日、还有计划地安排参观,开展写作比赛,进行问答式的学习活动,以巩固和发展在校学习的知识。我们在校长带领下参观了该校,还在音乐室观看了孩子们的精彩表演。山区学校有那么完善的教学设备,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本报记者 施大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