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诗品”与评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1-19
第8版()
专栏:

“诗品”与评诗
姬盛羽
广东的文艺期刊《作品》上一个很有特色的品评诗歌的专栏叫“诗品”。它就当前诗歌创作中的一些问题,敢于引新例、发新议,很受读者的欢迎。
这一栏无长篇阔论,一般每篇四五百字,长不盈千,短不满百,读者花时不多,却能从精悍短小的篇幅里得见当今诗坛之一斑。所载评论从思想内容到艺术表现形式都有涉猎,或以文论,或以诗评;有缕析、有通论,有一诗一例,有两诗对比;可取诗海点滴而谈得失,可视诗歌波涛而言潮流,形式不拘,活泼生动。经版面设计精心编排后,从目录到正文,既醒目又不多占版面,相反,常能恰到好处地起到补白和活跃版面的作用。打开《作品》,“诗品”栏散见其中,与其它栏目相映生辉。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而有关研究、品评的文章自南北朝钟嵘的《诗品》起,则以诗话、词话形式历代相传不迭。《作品》的编者有志于诗坛繁荣,看来对这一传统是力求有所继承而又有所发展的。
提倡短评,并非排斥长篇大论。不过,广大读者、作者在读诗、写诗过程中的点滴收获,其中不乏飞迸的火花,它与长篇巨制自有异曲同工之妙,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它能够及时地反映读者对新诗的要求和希望。对此,我们岂能置之不顾呢!
各地报刊如能象《作品》编辑部那样,为广大读者、作者提供一点园地,发表有关诗的短论,这于我国的新诗运动不无推波助浪的作用。如果能触类旁通,再有“小说品”“剧品”“影品”一类小栏目出现,让读者都有机会对我们的文艺作品评头品足,不拘一格,那么“百花齐放”的同时,也有助于“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大家都能来评诗、评戏、评小说、评电影,文艺的“普及”问题也找着了途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