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7阅读
  • 0回复

从文嫣这个艺术形象说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1-19
第8版()
专栏:剧评

从文嫣这个艺术形象说起
郭汉城
蒲剧《麟骨床》里的文嫣,是一个阴谋家、野心家的艺术形象。这个人物外形很美,但是这美丽的外形,却包着一个卑鄙、丑恶的灵魂。
文嫣不过是个普通的女人,凭着她那一点追逐荣华富贵的欲望,她的姿色和随机应变、信口扯谎的“聪明”,由丫环、义女,一直爬到皇宫贵妃的高位。随着地位的升迁,她的欲望逐步扩展,最后发展到企图毒死皇帝,篡窃国柄,终至阴谋败露,走向死亡。这个女人发迹和灭亡的历史,是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的。
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有这类人物,彰明昭著的,如宋朝的高俅,明朝的王振。这些人物,就他们个人来说,都是不学无术的无赖,仗着他们那一套会投机、善逢迎、有权术的剥削阶级的恶德,爬上权力的高峰,成为声势显赫,生杀予夺,左右国家命脉的大人物。而文嫣,虽不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但她所概括的剥削阶级损人利己的品质,却和高俅、王振们,和今天现实生活中同样类型的人物,有共同之点。
但是,文嫣的发迹,也和其他这类人物一样,除了她个人的条件、际遇之外,还有一个客观形势的问题。《麟骨床》剧本中所揭示的,是这样一种形势:晋皇朝政治腐败,晋皇昏庸、享乐,大兴宫室,大选美女,引起了大臣中的正派官员与奸邪小人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这些,使得文嫣的野心与刑部尚书许士礼的野心有机会结合起来。而文嫣的美色,却成了她博得皇帝欢心、猎取高位和打击敌手——礼部尚书张治的手段。没有这场政治斗争的客观形势,文嫣纵有更美的姿色,也无缘进入皇宫。
历史上的某种事情,往往会重复出现。不同时代的人物,也常常有惊人的相似。文艺的典型性就在于它对生活的高度概括。比如说,文嫣在往上爬的历程中,反诬倒栽是她常用而且行之有效的一种卑鄙手段。她吵架打死嫂嫂,反诬哥哥行凶;她妄图做妾,挑逗张治,反说是对方调戏了她;她为了取得贵妃的地位,自己钻进麟骨床,借以制造既成事实,却说是晋皇酒醉后扯她上床;她要毒死晋皇,夺取最高权力,又倒栽皇后下的毒药。而古今中外史实中,秦桧自己卖国,却说岳飞造反;希特勒火烧国会,反诬共产党放火;林彪魂思梦想自己要搞政变,却大骂别人都搞政变。“四人帮”要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却大抓“走资派”,如此等等,事虽不尽相同,但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其实质原无二致。所以典型是重要的,它是一面镜子,可以前照古人,后照来者。文嫣这个形象,可以认识历史,借鉴历史,也有助于我们识别生活中的阴谋家、野心家的面目。这种反面典型,有助于我们清除前进中脚下的障碍。
希望《麟骨床》的编导、演员,在已经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把文嫣这个形象,更加精雕细刻,加工提高,使她更好地发出现实主义的光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