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缓和”骗局的大暴露——二论苏联入侵阿富汗事件的教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1-22
第1版()
专栏:

“缓和”骗局的大暴露
——二论苏联入侵阿富汗事件的教训
本报评论员
苏联入侵阿富汗的事件给人们的另一个重要教训是:世界人民决不能被苏联动听的“缓和”曲调所蒙蔽,而必须对它的霸权主义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饱经战争灾祸的各国人民,要求维护世界和平,不希望战争爆发,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苏联却利用人们的这种善良愿望,玩弄“缓和”骗局,借以掩护它推行侵略扩张政策。它的这种手法,确实也迷惑过一些人。尽管苏联霸权主义的野心日益暴露,有人仍然认为,同苏联搞缓和,至少可以使它在向外侵略扩张中保持克制态度,为了求得本国安全、避免世界战祸,还是可取的。
但是,阿富汗事件却使得这种幻想破灭了。人们从这个事件中最清楚不过地看到,苏联鼓吹“缓和”,完全是它推行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一种手段。
阿富汗事件表明,同苏联搞“缓和”并不能使这个社会帝国主义在对外侵略扩张中有所约束。远的不说,自从一九七五年欧安会以来,莫斯科的“缓和”攻势一直没有停过,而同时它的扩张活动却是步步加紧,一次又一次进行颠覆、干涉和侵略。西方国家的克制,并未换来苏联的克制,相反只能使它得寸进尺。国际局势并没有丝毫的“缓和”,而是越来越动荡。在阿富汗事件之前不久,苏联领导人还在一个劲鼓吹要“把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过程向前推进”。甚至在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前夕,莫斯科的宣传机器在展望八十年代的时候,居然侈谈什么“使缓和毫无例外地扩大到世界各地区”。可是,就在这种贩卖“缓和”的鼓乐声中,苏联却把它的侵略扩张“向前推进”到它“大家庭”以外的一个第三世界国家,并且准备要把侵略行动扩大到世界其他地区。苏联霸权主义搞假缓和真扩张,在这次入侵阿富汗事件中,可以说是暴露得最淋漓尽致了。
阿富汗事件也表明,同苏联搞“缓和”决不会给某一个地区、某一个国家带来长期的“偏安”。苏联曾经把欧洲说成似乎是能够“永享和平之福”的“乐园”,并且鼓吹要把“缓和”从欧洲推广到世界其它地区。现在,连西欧舆论也看到,苏联入侵阿富汗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了以这个国家为跳板,向波斯湾挺进,以便控制成为西欧生命线的石油运输航道。原来,苏联之所以在欧洲大讲“缓和”,是由于当前这个地区存在着军事对峙,需要采取迂回包抄的战略。为了称霸世界,苏联是不会放弃征服欧洲的野心的。
阿富汗事件还表明,同苏联搞“缓和”,只能意味着在苏联进行侵略扩张时束缚自己的手脚。在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同时,苏共中央书记波诺马廖夫公然声称:“改变某个国家的社会政治现状同破坏缓和根本不是一码事。”这就是说,在莫斯科看来,苏联明目张胆地对别国进行颠覆甚至武装侵略,同它标榜“缓和”是并行不悖的。而在美国政府对苏联入侵阿富汗表示反对之后,勃列日涅夫竟然指责美国“试图用‘冷战’语言”同苏联对话,表现了“对主张缓和与和平的力量的加强的不满”。只许苏联到处伸手,不准别人干预,这就是社会帝国主义的“缓和”理论。
多少年来,莫斯科总是把“缓和”与侵略交替使用。它在武装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之后,抛出“欧安会”这张牌,表示要尊重欧洲现有边界。在赫尔辛基会议达成协议之后,它又利用雇佣军在安哥拉和扎伊尔、非洲之角和红海之滨进行扩张。在这些地方得手之后,它同美国签订了第二阶段限制核武器条约。紧接着,它又在对外侵略扩张中大大升级,亲自直接出兵入侵阿富汗。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莫斯科又在重施惯伎。正当阿富汗事件引起举世震惊之时,《真理报》一月十九日发表一篇文章,宣称苏联“乐观地”认为“缓和”将“继续成为国家关系中的主导倾向”。苏联的目的是很明显的,就是想要世界各国停止对它入侵阿富汗的强烈反对,承认苏联对阿富汗进行军事占领的既成事实,以便它取得时间,准备在侵略道路上跨出新的一步。但是,恐怕还会甘心继续上当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