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黎城县委、绥阳县牛心公社党委采取措施 支持富队再富 帮助穷队快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1-22
第2版()
专栏:

黎城县委、绥阳县牛心公社党委采取措施
支持富队再富 帮助穷队快追
本报讯 据《山西日报》报道:中共黎城县委不嫌弃穷队,采取具体措施帮助穷队由穷变富。
去年以来,县委大胆倡导一部分社队先富起来。全县有四十四个核算单位去年人均分配收入在一百元以上,占核算单位总数的百分之八点七。有四十一个核算单位人均分配收入在三十元以下,占核算单位总数的百分之八。程家山公社有四个核算单位,人均分配收入在十元以下。一部分队先富起来之后,为那些穷队树立了样板,大多数地方形成了一个富队再“冒尖”、穷队赶富队的生产热潮。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干部偏爱富队,嫌弃穷队的情况,哪个队富就去抓哪个队,哪个队穷或者条件难改变,就不愿意去哪个队工作。
对此,县委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使大家懂得,要抓富队“冒尖”,也应当帮助穷队很快赶上富队。县委组织干部深入穷队,调查研究,抓住影响致富的主要矛盾,采取了四条具体措施:一是根据上级精神,减免了穷队部分农业税,对口粮不足的队,下拨了九十多万斤供应粮。二是县委领导分头深入到四十一个较穷的核算单位,组织群众民主选举干部,从大队到小队以至作业组,都选定群众满意的带头人;同时,县、社两级又抽调了一批干部到这些地方蹲点,帮助工作。三是同群众商量,建立生产责任制,制定了一九八○年生产计划。四是主动给他们引线挂钩,找工副业门路,并在一些必要的设备与贷款上给予优先照顾。
这样一来,穷队的干部和群众觉得富起来有了希望,生产积极性十分高涨。
本报讯 据《贵州日报》报道:地处九曲螺江畔的绥阳县牛心公社,八十六个生产队已有四十个达到和超过富裕队标准。干部群众纷纷赞颂党的好政策。
九曲螺江畔是出名的富庶之乡。但在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期,牛心公社片面强调“劳力归田”,把社队工副业压了又压,多种经营挤了又挤,弄得谁也不敢去抓钱,富庶之乡却空负盛名。
去年公社党委总结了经验教训,在带领群众搞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组织劳力开办了砖瓦窑六十三座、沙石场两个、石灰窑十三座,建立基建队两个,此外还种植了五百亩辣椒,使工副业和多种经营的收入达到五十九万一千多元。高桥大队原来经济基础单薄,去年积极发展以辣椒为主的多种经营,七个生产队就有六个富裕起来。公社党委还鼓励和扶持社员发展养殖、编织、缝纫、种植果木等家庭副业。去年仅养猪一项,全社平均每户就增加收入五十多元。
牛心公社党委既促使条件好的队先富起来,又积极帮助条件差的队迅速赶上去。文胜十二队原是个人缺粮、猪缺料、牛缺草的穷队。去年公社党委专门把队委会的干部和社员代表找来开了两天会,帮助他们重新选举了队长;又把全队劳力划成四个作业组(其中一个组负责烧砖瓦),实行联系产量计算报酬的生产责任制;另外,还从实际出发,多种小麦,水稻实行矮秆良种化。这个队一年就跃入了富队行列:每人平均生产粮食一千零三斤,分配收入一百一十六元。全社原来的六个穷队都初步改变了面貌。
为了使更多的生产队尽快富裕起来,公社党委在年前集中了作业组长以上干部,总结评比去年的工作;接着又召开了有一千多名干部群众参加的授奖大会,为富裕队鸣锣开道,披红挂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