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加快建设淡水商品鱼基地 全国第二次淡水商品鱼基地建设座谈会安排新的规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1-22
第2版()
专栏:

加快建设淡水商品鱼基地
全国第二次淡水商品鱼基地建设座谈会安排新的规划
新华社武汉电 开挖精养鱼池,建设淡水商品鱼基地,对发展我国水产事业的积极作用已越来越明显地表露出来。去年,全国建成投产的十一万二千多亩商品鱼基地,已生产成鱼一千四百多万斤,平均亩产一百二十五斤,为国家提供的商品鱼占全国上调淡水鱼的百分之四十。
我国水产资源丰富,淡水渔业历来比较发达。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林彪、
“四人帮”的干扰破坏,许多地方只抓粮食,滥搞围湖造田,渔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产量急剧下降。粉碎“四人帮”后,国家决定大力开挖精养鱼池,建立淡水商品鱼基地。一九七八年五月,国家水产总局第一次召开了商品鱼基地建设座谈会,决定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国建设十大片淡水商品鱼基地,先后在长江两岸,黄河之滨、松花江畔,建成了十七万亩集中连片的精养鱼池,建立起九百多个初具规模的基点。现在正在建设的鱼池还有十五万多亩。各地在挖精养鱼池时,一边抓建设配套,一边抓生产准备工作,做到当年建池、当年投产、当年受益、当年贡献。江苏、湖南、湖北的许多社队鱼场,由于加强了经营管理,建立了岗位责任制,实行“五定一奖”(定鱼池、定劳力、定任务、定成本、定报酬,超产奖励),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当年投产就取得显著成效,亩产鲜鱼三百斤以上。
为了加快渔业生产的步伐,国家水产总局不久前召集江苏、浙江、安徽、江西、黑龙江、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湖南、湖北十一个省的有关领导干部和代表,在湖北省洪湖县举行了第二次全国淡水商品鱼基地建设座谈会,现场参观学习,总结交流经验,解决存在问题,安排新的规划。与会代表认为,开挖精养鱼池,建设淡水商品鱼基地,有利于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社队企业,增加农民收入。会议建议有关地区的各级领导要重视渔业基地的建设,应当象湖北省一些县那样,把这一工作放到一定位置上。会议要求基地建设要坚持高标准,建设的鱼池一定要按亩产鱼五百斤的目标来设计。同时要搞好基地渔场的经营管理,充分调动群众发展渔业生产的积极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