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一则童话的启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1-23
第5版()
专栏:书林漫步

一则童话的启示
程代熙
奥地利作家梅依林克曾写过一篇叫《癞蛤蟆的诅咒——癞蛤蟆的诅咒》的童话。他说:“有一次,一只不怀好意的癞蛤蟆问蜈蚣:‘当你往前伸出你的第一条腿子的时候,你还有哪几条腿子同时往前伸出?当你弯下第十四和第十九条腿子的时候,你那第二十七条腿子的脚掌在做些什么?’在癞蛤蟆提出这类问题之前,蜈蚣的四十条腿相互配合得很好,所以行动起来非常自如,虽然它并不曾意识到它的某一条腿或者某一个脚掌是怎样活动的。在听了癞蛤蟆的提问之后,蜈蚣就专心地思索起来,但结果是它再也不会走路了”。
诚然,这不过是一篇纯属虚构的童话。可是它却概括了生活中很多复杂的现象,寄寓着相当深刻的思想。卢那察尔斯基在一篇文章里(见中译本《论文学》一书)转述了这个童话故事的大意,并将其与文艺创作联系起来。他痛切地说:“不要把创作过程弄得干巴巴的。”
卢那察尔斯基的这句话,是针对三十年代初苏联的“拉普”派而发的。他反对那种强使作家在艺术创作中去图解
“辩证唯物主义”;反对要求作家“先花很多工夫去考虑怎样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写作,怎样把辩证法的规律应用到艺术创作上,然后才写作”;反对“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要求去看待每一行字、每一个形象”。
今天,时代已大不相同了。但是,梅依林克童话里所寓意的或卢那察尔斯基所批评的那种情况是否绝迹了呢,还有没有继续给文艺创作出难题的事情呢?恐怕还是有的。硬性规定作家只许写什么,不许写什么,认为写工农兵就是为工农兵服务,写教师和知识分子就是否定革命文艺路线就是一例。写什么人就是为什么人这种观点自然是荒谬的。十月革命后逃亡到巴黎的白卫分子阿威尔岑柯在他的短篇小说集《插到革命背上的十二把刀子》里就描写了列宁的形象,照某些人的逻辑,阿威尔岑柯就该是为十月革命服务的了。其实不然,列宁指出,这个短篇小说却表现了作者对列宁、对革命的
“切齿的仇恨”。“四人帮”也在口头上讲为工农兵服务,写工农兵,但他们却在“工农兵”的幌子下搞阴谋诡计。所以很清楚,问题不在于写什么,而在于怎样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