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漫谈美国的新闻和电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1-23
第7版()
专栏:

漫谈美国的新闻和电视
朱华文
鲍威尔先生是白宫里的忙人。他天天进进出出,后面总跟着一大群记者。他既不是长官又不是记者,而是记者的“记者”。作为白宫的正式发言人,鲍威尔先生不光要经常抛头露面,而且,他还担负着更重要的使命。
控制与影响
华盛顿一位有资格的新闻工作者说,美国官方对新闻界的关系,与其说是控制,不如说是影响。鲍威尔先生则是官方和舆论之间的重要媒介。在这位白宫发言人的办公室里,有几十名勤快的工作人员。他们每天把全国六十多家主要报刊的社论和评论的要点,分类整理报告总统,并及时研究对重要国际和国内问题的宣传口径和背景材料,供公开表态和内部吹风使用。国务院发言人霍丁·卡特的办公室也有同样的工作人员和任务。白宫和国务院天天向记者发布新闻,不定期地吹吹风;或者有意无意地向记者提供一些“不供发表”的背景材料和“个人看法”。此外,政府各部门的新闻官也十分乐意接受记者的约会和采访,回答一些涉及本部门的问题。美国官方善于充分利用同新闻界的这种经常性接触来影响新闻界和社会舆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巧妙的控制。当然,如果记者除了“有闻必录”外,还试图不加选择地“有闻必报”的话,那是会遇到联邦调查局和法院来找麻烦的。
另外一方面,新闻又反过来影响着美国政府的政策。美国的新闻媒介早已成为外交政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世界各国形势发展的报道,极大地影响着美国外交政策的制订。在这方面首先要数《纽约时报》;它是美国国务院和国会国际问题专家们必读的报纸。它的消息甚至比来自政府渠道的消息还要快二十四小时,而且内容广泛。当然,还有其它一些专家们所重视的报纸。
竞争及指导
美国社会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新闻界更是如此。如美国广播公司、全国广播公司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这三大电视网之间,有时竞争几乎达到白热化程度。它们各自想方设法争取观众,以便获得更多的广告和利润。去年十月间,全国广播公司打破了较长时期内收看率低的局面,争得了“冠军”。原来,它起用漂亮的年青男女演员当主角,吸引青少年观众。而故事内容仍以成年人题材为主。可是十一月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又以调整和充实星期天晚上的节目安排而赶了上来。它的“六十分钟”、
“一天一次”、“杰弗逊”等六个节目吸引了许多观众。为了竞争的需要,各家电视公司都设有一个“系统分析小组”,专门研究各个电视台制作节目的情况和经验,以便取人之长,出奇制胜。
各广播网电视台之间争来争去,观众和利润一起增长;然而却造成了意识形态的“污染”,青少年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美国电视的普及程度及内容的五花八门,达到令人吃惊的地步。据报道,美国儿童在四岁上幼儿园以前,已经看了上千小时的电视节目;一个高中毕业生一般看过一万八千小时。电视的内容和观点对青少年的人生观、性格、品行、家庭关系、想象力及生活习惯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是可想而知的了。为了在看电视方面加强对青少年的引导,美国教育界不久前宣布将拨出一百万美元,准备制作一些节目,专门向青少年宣传指导如何区别电视节目的好坏,帮助他们提高鉴别和欣赏能力;诸如区别事实和虚构;了解广告的心理含意;加强对戏剧表演和新闻的理解。
美国人的内向
电视的普及挤掉了一些报刊。不过,最成问题的恰恰是对美国政府对外政策有影响的国际新闻报道。美国的国际新闻报道在系统化和质量方面越来越退化了。目前在报道和评论的广度及深度上甚至比不上美国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国际新闻的水平。
除了电视普及的原因外,也有经济的原因。四十年代,美国在欧洲一名常驻记者的费用与在国内各城市一名记者的费用相差无几。到一九七七年,一名驻外记者的全年费用已达十五万美元。一些报刊杂志不得不削减驻外记者人数。现在,美国只有七家主要大报在国外单独派驻较多的记者。但是,更为重要的原因是美国公众的内向,他们越来越注视国内新闻。据一次民意测验表明,公众最关心的十件大事都是国内问题,甚至国防问题都被列入为十一项。为了照顾一般群众的要求,报刊不得不把国际新闻写得短小和大众化,这样又满足不了专家、学者和知识界的要求。因此,许多报刊办得谁也不满意。这成了美国新闻界的一大难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