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一条前景广阔的生产就业门路——西安市待业青年创办集体企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1-24
第3版()
专栏:

一条前景广阔的生产就业门路
——西安市待业青年创办集体企业
西安市自去年四月以来,在党政领导部门和社会热心人士的积极引导、辅助和扶持下,一些待业青年自己筹集资金,办起了五、六十个集体企业。他们本着市场需要什么就办什么项目的原则,因陋就简,由小到大,拾遗补缺,利国便民,企业办得很有生气,青年人也增长了艰苦创业的才干。
五十年代,国家曾实行过政府介绍就业和群众自行就业相结合的办法,群众喻为“两扇门”政策,效果很好。今天西安市又打开了群众自谋出路这扇门,为我们展示了一条前景广阔的生产就业门路。
经营有方的青年
最近,西安市商店里出现了一种防盗塑料钱包,稍一触动,就会发出响声告警,销路很好。这是西安市友谊工艺美术社精心设计的新产品。这家工艺美术社是西安市长乐坊街道五个爱好美术的待业青年,在街道办事处的帮助下,由本街道一名因病离职的美术工作者作指导而创办的。起初,大家凑了二十四块钱,买了两把裁纸刀,利用纸盒厂和缝纫机厂的边角余料,制做活动教学板,用作中小学语文、数学和外语教学的直观教具,很受师生欢迎。随后,又根据市场需要,相继增添了幻灯片、儿童手工图案、挂图、包装板等产品。由于产品对路,原材料取之于大厂的边角余料,开支精打细算,生产发展很快。头三个月就积累了一万二千元,还添置了热合机等价值二、三千元的设备。从开办到八月份正式建社,社员已由五人发展到七十九人,每月营业额达到七、八千元。
这个社,实行自负盈亏,民主管理,在生产项目、经营管理、收益分配、用人等方面都有自主权。全社由社管会和监事会处理日常工作,重大问题经社员大会讨论通过。
不脱产的社主任、会计等管理人员由全体社员选举产生。吸收新社员要经过社管会审查同意才能录取,并且要经过三个月的试工期。试工期间,不适应工作或表现不好的可以辞退。正式社员,如严重违反社章,也可以辞退或除名。社员分配采取分成制。营业收入在扣除各项费用后,剩余部分四成留作积累,六成用于分配。分配办法采取活分活值:达到定额和质量要求的记十分;达不到的扣分;出废品和损坏原材料的记负分;超额或兼办推销产品等业务的加分。因此,社员们对社里生产、经营都十分关心。去年十一月社员收入分配时,最高的七十八元,最低的三十六元,平均四十五元。
服务周到的水果店
开水果店是一个很容易赔钱的买卖。可是,新城区二十三个待业青年集体办的一家永红水果店,却是生意兴隆,财源茂盛。他们经营的诀窍就是以服务周到取胜。这个店经营的瓜果梨桃,进店后都要精心挑选,分等论价。顾客可以先尝后买,还管退管换。在瓜果上市旺季,他们延长营业时间到夜间十一点,并且多设摊案或出流动车沿街叫卖。有一次,批发站积压了一批红枣,正逢阴雨连绵,国营水果店怕霉烂损失,拒绝进货。他们听到信后,立即赶到货场把一千多斤红枣全部拉回,经过冲刷挑选,冒雨走街叫卖,不到两天,全部卖光。由于他们坚持薄利多销,千方百计加快资金周转,开张后每月的营业额总在五万到七万元之间,比同等人数的国营水果店的营业额多一倍。这家水果店实行基本工资加提成的分配办法,工资标准分三十二元、三十五元、三十九元三级。完成预定利润后,超额利润按各人表现好坏,售货多少分成。去年十一月份,除基本工资外,多者分得二十四元,少者分得十五元。
梆梆肉和稠酒又上市了
梆梆肉和稠酒是古城西安别具地方风味的小吃和饮料。梆梆肉是把猪肉和猪的内脏,配以豆蔻、桂皮、草果、冰糖等十三种佐料,用劈柴文火煮至八成熟,再以松木锯末熏烤而成。由于售货者背着装肉的木箱敲着梆子,走街串巷叫卖,所以叫梆梆肉。另一种是稠酒,是用糯米或大米发酵,熬制成稠如豆浆的米酒,香醇可口。这两种名味,西安劳动人民极为欣赏。可惜多年失传。去年,一些待业青年又把这两种地方风味搬上市了。西大街的七个待业青年,在七十九岁的张老汉的帮助指导下,自办了一家梆梆肉食店。当时没有门面,他们在街口两幢房山墙之间,竖几根木桩,用几张草席一围,搭起一个作业间,盘起炉灶,借用张老汉当年熏肉的工具,就干起来了。在张老汉老两口的精心指点下,他们起早贪黑,努力学习绝招,终于做出了油亮喷香的梆梆肉,美味不减当年。老西安人闻讯竞相购买,梆梆肉经常供不应求。从去年七月到十一月,每天营业额多则二百元,少则不下百元。店里收入除每月每人分得五十元外,其余都蓄积起来。现在这个店正在破土动工,准备盖三间房子,扩大营业。
另一家地方风味稠酒店,是由青年路五个待业姑娘兴办起来的。街道上有一位老大娘是做稠酒的世家,她自告奋勇向姑娘们传授熬稠酒技术。这种稠酒夏可消暑解乏,冬可活血暖身,很受欢迎。
别人不修他们修
在西安修理手表和电视机是件难事。自强路两个待业青年有鉴于此,请一个退休修表工人指导,挤出自家半间宿舍,合办了一个钟表修理部。一些国营钟表店不收的活,他们一概不拒。有些“老掉牙”的钟表,他们也想方设法为顾客修好。
北大街七名爱好电器的待业青年,去年五月份办了一个西华电视机修理部,兼营安装电器、修理电灯,随叫随到,服务到户。有些国营企业不愿收的活,他们却不嫌费工,不怕麻烦,尽量满足顾客要求。这两个修理部完全没有官商作风,营业十分兴隆,每人每月收入有四、五十元。
青年们既能发挥自己的专长爱好,生活又有保障,能安居乐业,大家为人民服务的热忱很高。
新华社记者 姚昌淦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