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发展绿肥 促进农作物高产稳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1-25
第2版()
专栏:

发展绿肥 促进农作物高产稳产
新华社记者述评
“肥料是庄稼的食粮,种地必须先养地。”这是我国农民生产实践的总结。可是,现在不少地方只用地,不注意养地,造成地力下降,土壤有机质含量很低,农作物产量长期徘徊不前,甚至下降。据有关部门调查,约占我国现有耕地三分之一的低产田,平均有机质含量只有农业先进国家的五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华北平原许多耕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到百分之一。其它地方的情况也与此类似。土壤肥力的这种状况,同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需要极不适应。为此,农业部门和土壤学家纷纷呼吁:各地在抓好科学施用化肥的同时,应广辟有机肥源,大力提倡发展绿肥,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进农业高产稳产。
绿肥作物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源,品种资源较为丰富。我国劳动人民种植和利用绿肥已有悠久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绿肥种植面积比解放前增加了几倍,种植和沤肥技术也有提高。当前的问题是,由于工作上的原因,绿肥作物发展不快。以前种植绿肥较多的南方,现在冬季绿肥种植面积不仅没有扩大,反而逐年减少。去年南方十三个省、市、自治区冬绿肥面积已由前几年的一亿四千万亩,下降为一亿一千万亩,而且有继续缩减的趋势。占全国耕地面积百分之六十的北方地区,绿肥作物发展缓慢。有的地方发展绿肥只停留在点上,没有大面积推广,有些地方至今还是空白。
为什么有些地方不积极发展绿肥呢?主要是担心“种绿肥作物占地,影响粮食、棉花生产”。殊不知这种只用地,不养地的经营方法,只能使土壤肥力逐年衰退,多种不能多收,粮食、棉花还是要减产。还有些地方只强调化学肥料的增产作用,轻视绿肥。应该懂得,只有在以有机肥料为主,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的情况下,缓急相济,互补短长,才能充分发挥化肥的增产作用,并做到因土、因作物、因品种施用,这样对促进农作物增产效果才能显著。今后我国还要大力发展化肥生产和提高化肥产品质量,但目前我国化肥品种基本上以氮肥为主,磷肥量少,钾肥是空白,如果长期盲目施用一种化肥,不仅化肥的增产效果会日渐下降,甚至不能使农作物增产,还会造成农业成本高、收入低。
从增加土壤有机肥源,培肥地力来讲,广种绿肥,势在必行。当前我国农村能源奇缺,许多地区农作物的秸秆全部作燃料尚感不足,靠秸秆还田作有机肥料是不行的。今后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先进科学技术在生产上大量应用,农作物产量将大幅度增长,对土壤肥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就更要重视养地和扩大有机肥源。一方面大力积造人畜粪肥、土杂肥;另一方面广种绿肥。发展绿肥的好处很多。增施绿肥后,可以提高土壤中的氮素和有机质含量,加速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形成适宜于农作物生长的团粒结构,增强土壤的蓄水、保肥、保温、透气的性能。据测定,以每亩绿肥产鲜草二千五百斤计算,即相当于六十二斤氮肥、十二斤磷肥、二十斤钾肥,并有三、四百斤有机质。多数地方证明,绿肥压青后,一般每亩耕地可增产粮食一、二百斤或皮棉二、三十斤,肥效可持续两到三季。在盐碱地种田菁,在干旱、风沙地区种草木犀、沙打旺等,既能改良土质,又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有关科学家算了一笔帐:在几年时间内,全国绿肥种植面积如发展到五亿亩,光是绿肥固氮将达到七十五亿斤,增加土壤有机质七千五百万吨到一亿一千二百万吨。仅这一项,全国可增产粮食七百五十亿斤到一千亿斤。
先进典型单位的经验证明,广种绿肥、培肥地力,有重要意义。江苏省是个人多地少的地方,但是他们充分利用茬口,采取间、套、混、插种大搞四季绿肥,总结出“四季绿、茬茬种、亩亩套、常年养、季季用”的经验,全省绿肥面积由原来五百万亩发展到二千四百万亩,平均二、三亩耕地有一亩绿肥,为农业持续高产稳产创造了条件。
大力发展绿肥,要同发展粮食、经济作物统一规划,合理安排。要加强对绿肥作物的田间管理,努力提高鲜草产量。地多人少、土地瘠薄的地区,可利用废弃地或部分耕地种植绿肥,以地养地,实行粮肥轮作换茬,几年之内,土壤就会培肥;人多地少的粮棉产区,可充分利用当地光热条件,在耕地内间作、套播、混种和复种绿肥,并把闲田隙地、沟边、路旁、林带等地用来种绿肥。为了提高绿肥产量,还可以给绿肥适当施点磷、钾肥,做到“以小肥养大肥”。湖南省南县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了“根瘤接种,以磷增氮,以钾增氮,开沟防渍,采用混播”等管理措施,去年全县四十四万亩绿肥亩产鲜草达六千多斤,比一般的增产一倍。北方地区要继续做好绿肥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并切实解决发展绿肥技术上的具体问题,力争绿肥作物有个大发展。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