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三个“将军”一道令——记前岗公社三任党委书记坚持造林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1-25
第2版()
专栏:

三个“将军”一道令
——记前岗公社三任党委书记坚持造林的事迹
驱车行驶在松辽平原的公路上,放眼望去是一览无余的田野,可是进入吉林省农安县前岗公社后,却是另一番景象:密集的林带遮住了人们的视线,一道道绿色屏障护卫着千顷良田。可是,在十二年前,这里却还是个地秃沟荒、林木绝迹的穷困地方!回顾这巨大的变迁,前岗人都忘不了三位书记的一场“接力赛”。十多年里,前岗党委三易“班长”,个个都把造林当作一件大事来抓。三个“将军”一道令,这正是他们造林成功的重要原因。
(一)
前岗过去是个盐碱窝、涝洼塘。风、涝、碱、霜四害把这里弄得村里没有树,村外没有路,地里难打粮。有一年发大水,四万多亩地颗粒无收,群众吃粮、烧柴发生了严重困难。人们把仅有的几棵“风水”树都连根挖出来,当柴禾烧了。那时找一根烧火棍都难哪!这些情景深深触动了公社领导成员,他们扪心自问:党把自己派到前岗来,是对付几年就走,还是带领人民为子孙后代创点家业?公社召开了社员代表大会,一致决定:从治涝入手,大搞林路沟三网建设,不管困难有多大,这个主意不能变!一九六八年,党委书记郝长久刚刚恢复工作,一边作“光抓生产,不问政治”的检查,一边带领社员挖沟排水,大搞治涝工程。水害减轻了,为种树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前岗的土质多含盐碱,历来就有“栽不活树”的说法。老郝通过细心观察,发现路边的草比沟里的草长得好,凸起的路面上就比洼地上碱少。他琢磨可能是随着排水洗掉了碱,那么以水洗碱、换土去碱、深翻压碱,选择抗碱树种行不行呢?这年秋天,第一批“双阳快杨”树苗在一块试验地里扎了根。次年开春,小树活了,老郝乐得天天都要去看一遍。几个月后,小树就长到三米多高。人们从这里看出了希望,造林的积极性也起来了。大家把准备盖新房、办喜事的钱都凑起来买了树苗,知识青年们也回到长春市大街上扫榆钱,摘明条。老郝领着十几台拖拉机连夜翻地,办起了前岗第一个林场。只用了两年,母林就起来了。
(二)
一九七三年早春,幼林成片成片地长起来了,最早栽下的小树已经长到碗口粗,舒枝展叶,郁郁葱葱,昔日肆虐的风沙涝碱初步得到控制。郝长久难舍难离地告别了精心培育的绿林,调到外社。接班的书记张世有是个农学院毕业的年轻人,面对着前岗人所取得的可喜成果,他很快领悟到林业已成为社员心中的一件大事,决心把造林这步棋走下去。
造林面积一天天扩大,栽树质量成了突出的矛盾。张世有来到耿家大队,看到一段新栽的树苗在风中摇颤。他走过去用手轻轻一提,树苗竟被拔出土来。“埋得太松了,这么干还行?”他一连拔出几十棵,发现都不合格。站在一旁的社员有的嘴里嘟囔着,急性子的人干脆叫上了阵:“好,我们这么栽不行,你给我们栽个样子瞧瞧!”张世有当下就来了个示范表演,一边干,一边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两个不服气的小伙子有心试试张世有的功夫,上去连拔几下没拔动,这下服气了。
谁料到这样一位能说会干的好书记却招来了“唯生产力论”和“不务正业”的大棍子。有人悄悄地劝他:“何必这样认真,下次来运动少不了挨折腾。”张世有说:“当干部只要是给群众办事,就不怕整!”
一九七六年夏天,当张世有调离前岗的时候,使他感到欣慰的是,十一万亩耕地已全部置于密集的林网之中。林业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这一年前岗的粮食总产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
(三)
第三任书记刘福忠是一九六九年调到前岗来的“老”人了,到他接班的时候,这里造林已有八年的历史。前岗这些年集体造林不少,社员个人栽树却不多,为什么呢?老刘想起了造林初期发生的一件事。有一次,几个社员挖了集体的小树,当时,按规定罚了他们。可是,后来发觉这些社员是把集体的树挖下来,栽到自己家里。这样做虽然违犯了护林公约,但这也反映了社员个人栽树的要求。打这以后,公社每年都从林场为社员提供树苗,宣布社员个人植树归己所有。但是有些人还是有疑虑,担心“树长大了,政策也变了”,个人种树还是发展不快。
去年夏天,前岗大队修路,路旁有一百来棵树需要“搬家”,其中有集体栽的,也有社员个人栽的。公社党委派人把砍下来的社员个人的树,挨家挨户送上门。人们感到这回政策算数了,社员个人栽树的热情被鼓了起来,全公社“四旁”栽树很快达到几十万株。
如今的前岗,林茂粮丰,人兴畜旺。林业提供了大量的肥料、饲料、燃料和木材,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同造林前的一九六五年相比,一九七九年粮食总产增长了三倍;人均收入、社员口粮增加近两倍;人均贡献粮食五百一十八斤,增长八倍多。
最近,刘福忠参加了全国先进单位、劳动模范授奖大会,学习了别处的先进经验,决心带领群众在新的一年里迈出更大步伐。
汪大昭 刘大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