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四川柞蚕茧生产为何连年下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1-25
第4版()
专栏:探讨与研究

四川柞蚕茧生产为何连年下降
四川省的柞林面积,与辽宁省大致相等,柞蚕茧产量却只有辽宁省的六分之一,近几年连年下降。更严重的是,去年柞蚕的留种量又减少两千多斤,估计今年柞蚕茧产量还可能下降。
四川全省天然柞林总面积近一千万亩,能够放养柞蚕的柞林面积约二百五十万亩左右,如果充分利用,每年可产柞蚕茧四十多万担,农民可增加收入约二千万元。而前年全省利用柞林面积只有六万亩,发展柞蚕的潜力是很大的。
四川气候适宜柞林生长和柞蚕发育,一般地区春秋两季都可放养柞蚕。远在清代光绪年间,四川就从河南、贵州等地引种放养柞蚕。二十多个县有柞林的社队,都有放养柞蚕的习惯和经验。经过科技人员和干部、群众多年的努力,已经选育出好养、高产的柞蚕新品种,基本解决了留种、保种和制种等技术措施。
放养柞蚕不与粮棉争地、争水、争肥,不择劳力,设备简单,投资少,收效快,社员放养的积极性很高。綦江县升平公社平均一个劳动力放养柞蚕两个月,产值一百五十二元,扣除投资后,平均每个劳动日值近两元,比从事农业劳动的产值高许多。
四川放养柞蚕的条件这样优越,为什么柞蚕茧产量却连年下降呢?
一、丝厂不愿缫丝。吉林、辽宁、山东、河南、湖北、黑龙江等省缫柞蚕丝,平均每吨成本四、五万元。四川缫一吨柞蚕丝成本高达八万多元,亏损二、三万元。企业亏损,职工就没有奖金。去年,省计划部门只安排柞蚕茧生产计划,根本不安排柞蚕缫丝计划。由于四川不缫柞蚕丝,收购的柞蚕茧只好削价卖给外省。
二、供销部门不愿收购。柞蚕茧生产比较分散,收购柞蚕茧比收购桑蚕茧的工作量大。柞茧蛹体大,烘烤的时间比桑蚕茧长,耗煤量比桑蚕茧多。加上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亏损。因此,供销部门不积极收购,甚至拒绝收购。前年,四川共收购鲜柞蚕茧九千多担,亏损二十万元左右。有的地方还规定不收购下脚茧、蛾口茧和血茧。达县斌郎公社去年被迫把五千多斤血茧倒掉。江津、达县等柞蚕种场制种后的蛾口茧,被迫削价百分之三十卖给河南。
三、产区领导部门不敢让柞蚕大量发展。由于缫丝、收购等问题没有解决,财政上又是分级核算,谁收购多、缫丝多,谁就亏损多,亏损部分要由地方财政补贴,产区的领导部门怕补贴不起,就不敢放手让柞蚕发展。绵阳地区过去有放养柞蚕习惯的一些社队,现在已经停止放养。彭水县柞蚕已经绝迹。
柞蚕丝绸是我国传统畅销出口商品,换汇率高,国内市场需要量也不小,而今更是供不应求。而四川省却有大量的柞林资源没有利用,柞蚕茧产量日趋下降,实在令人痛心!
现在柞蚕茧生产、收购加工和销售,分别由农业、供销、轻工、外贸等部门经管,部门之间经常扯皮,相互掣肘,这种体制应该改革。
《四川日报》社 魏公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