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如何帮助穷社穷队尽快富起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1-27
第2版()
专栏:工作研究

如何帮助穷社穷队尽快富起来
最近,记者到青海省海东地区采访,听到地、县委书记们在议论一个问题,就是在继续鼓励和支持一部分社队和社员先富起来的同时,领导必须以极大热情帮助穷社穷队尽快改变面貌。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海东地区各县比较认真地贯彻执行了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的两个文件精神,采取了一系列富民的措施,已收到明显效果。据平安县调查,全县社员去年从集体分配的钱粮,平均每人收入一百五十元以上的生产队占百分之十一点六,比一九七八年增加了一倍。但另一方面,平均每人收入五十元以下的生产队,虽由一九七八年的一百八十六个减少到一百三十个,仍占生产队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九。全地区的情况与这个县差不多,初步富裕起来的社员只占百分之十几,约有三分之一的队平均每人收入五十元以下。
地、县委书记们认为,目前初步富裕和有条件在短期内富起来的社队,大部分集中在气候和水利条件较好的川水地带。这些年国家对他们投资帮助较多,物质基础比较雄厚,只要在政策上鼓励和支持他们富裕,不加限制,让这部分社队先富起来,困难并不太大。问题在于占五分之一以上的穷队,大多数分布在山区,有的地方自然条件本来就差,有的队原来是比较富裕的,但遭受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破坏,变穷了。有些穷队不但缺少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也缺乏改变面貌的信心。要改变这五分之一以上穷队的面貌,工作还很艰巨,光靠一般的号召和一般措施不行。为帮助穷队翻身,需要研究和解决这样几个问题:
一、从领导思想和工作安排上,要把支持穷社穷队放在重要位置。过去我们不少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长期忽视穷社穷队占多数的山区。据平安县统计,从一九七七年到一九七九年,国家给川水地区平安公社的小型水利补助款、穷队补助款、社会救济款等,平均每人合三十七元。而同期国家给山区洪水泉公社、石灰窑公社的各种支援,平均每人仅八点六元,相差三点三倍。海东地委一位负责同志说得好:“我们要坐在川,想到山。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今后要把领导精力适当集中到山区去,到穷队去,到低产地区去。”有的县委书记提出,国家支援农业的无息贷款,用途不应限制太死。各县都反映,现在农机贷款普遍用不了,因为富队买农机无需贷款,穷队贷款买了农机也养不起。这种“买醋的钱不能买酱油”的规定,使农贷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地、县委书记们建议,国家应该给县上一点自主权,农贷由县上根据实际需要安排使用,以便“把钢加在刀刃上”,使农贷真正发挥它扶持穷社穷队的作用。
二、海东地区许多社队长期贫穷或由富变穷,一个共同的原因,是违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破坏了农业经济结构的合理比例关系,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恶性循环。因而要由穷变富,也必须对症下药,尊重当地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趋利避害,充分发掘山区的自然资源和劳力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生产。抓住了这个关键,穷社穷队的生产潜力就会被发挥出来。湟中县盘道公社,地处海拔二千七百米到三千七百米的脑山地带,由于地势高寒,无霜期短,种小麦不保收,却适宜耐寒、生长期短的油料、青稞等作物的生长。去年,这个公社根据山区特点调整了农业内部的比例,把一部分种小麦不保收的耕地改种油菜,积极发展畜牧业,一年就初见成效。去年,全社油料产量比上年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五,牛羊增加百分之八十,人均分配收入达到七十多元,改变了一九七七年有百分之七十的户借粮度日的局面。这个公社的调整刚刚开始,潜力远没有充分发挥,但是,它已使人们看到了希望。
三、为了解决穷队迅速恢复发展家庭养畜的饲草饲料来源,地、县委领导同志认为,在耕地面积较广的山区,可由生产队划出平均每户不超过一亩的歇地,集体种植饲草饲料后,分给社员,也可借地给社员自己种植有助于提高地力的饲草饲料。这样做既扶持了社员家庭养畜,又可养地。另外,有些穷队社员无力购买种畜,可采取生产队借给无畜社员一头母畜,繁殖后还仔清本的办法,扶持社员家庭养畜。实践证明,凡是采取了这些办法的生产队,畜牧业都迅速发展,社员收入增加较快。同时,畜多、肥多,肥多、粮多,又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发展。
新华社记者 黄昌禄 王春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