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从小米被贬谈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1-27
第2版()
专栏:农村杂谈

从小米被贬谈起
乡音
过去,在北方农村,经常能够吃上香喷喷的小米饭或热乎乎的小米粥。可前些年不行了,许多盛产谷子的地方种得少了,甚至连产妇想喝一点小米粥也不容易。这些年为什么小米少了呢?这是因为过去有人认为谷子属于“低产作物”。尽管人们很喜爱它、需要它,也不能多种,只好忍痛割爱,让位给高产作物。那时候,一些地方农民种地没有自主权,种什么、怎么种,得听上面安排,谷子自然逐年减少下来。谷子这种农作物,在我国可谓历史悠久。唐代诗人杜甫曾有过“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诗句,诗中说的粟米就是小米。可见,谷子在当时是一种主要粮食作物。在革命战争年代,小米也作出过很大贡献。我们不是常说,战胜国内外敌人,靠的是“小米加步枪”吗?现在,用一个“低产作物”的帽子,贬低它的身价,实在太不公平了。
诚然,种田要计产量。目前,谷子的产量低一些,也是事实。但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如果想办法改良品种和提高栽培技术,也是能够达到高产的。现在就有不少地方的一些田块已经亩产达到了千斤。再说,我们的算盘珠不能光往指标上拨,片面地追求某种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还得看产品的质量、经济价值和人民的需要。小米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营养价值较高,这正是为人们所欢迎的原因之一。谷草和谷糠则是畜禽的好饲料,多种谷子有利于发展畜牧业,这又是它的长处。还有,人们的生活习惯不同,需要也就有别。俗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一般地说,南方人爱吃大米,东北人爱吃高粱米(不是那种粮质粗糙的杂交高粱),藏族同胞爱吃青稞面作的糌粑,华北、西北人则爱吃小米。对于各地的这些生活习惯,群众对粮食品种的需求,理所当然地应该受到尊重,努力使其得到满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规定的各项农业政策,为加快农业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特别是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这一条,更受到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的欢迎。现在,越来越多的领导同志,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在安排粮食生产时,能够权衡利弊,有取有舍,根据地区的特点和群众的生活习惯,注意作物品种的搭配,把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人民生活的需求同时兼顾起来,生产有了发展,群众也很高兴,市场更加活跃。只要这样坚持下去,各地独具特色的粮食作物,一定会在我国广袤的大地上竞相争妍,全国人民很快就能吃上自己喜好的、品种多样的粮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