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凤凰”为什么不能高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1-27
第3版()
专栏:探讨与研究

“凤凰”为什么不能高飞?
此稿原无投寄你报之意,这是在看了你报去年十二月十四日第二版上登的《为提高西凤酒质量创造条件》的报道以后有感而发的。我们认为那篇报道只说到问题的一个方面,西凤酒质量降低,上级有关部门也应负一定的责任。 《陕西日报》社 杨月清 陕西人民广播电台 仝启勋 廉耕川
在一九七九年举行的全国第三届评酒会上,素负盛名的“凤凰”牌西凤酒从全国名酒行列中被评了下来。“凤凰”落架,震动了陕西,人们议论纷纷。
近来,西凤酒的质量虽已回升,但还不能夺回“金牌”,使“凤凰”重新高飞。原因在哪里?
能力小,任务大。按原设计,酒厂年产酒九百吨。可是上级下达任务逐年增加,一九七八年增加到一千六百吨。按理应增修四十四个发酵池。可是企业没有自主权,没有资金,只好缩短发酵周期。
原料和辅料不能保证供应。西凤酒历来都是用当地产的“散穗”高粱或“罐罐”高粱作原料。近几年来,改用杂交高粱,增加了酒的涩苦味道。西凤酒的传统辅料是高粱壳或稻谷壳。由于附近社队种高粱越来越少,辅料来源没有保证,每年酒厂自己收集到的辅料只有需要量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不足的部分只好用玉米芯代替,这也增加了酒的辛辣和苦涩味道。
科研、技术力量严重不足。这个厂至少需要九名技术人员。最近两年来,只有一名技术员支撑局面,而且他还担任着生产科副科长职务,根本无暇考虑什么科研、技术问题。由于科研技术力量不足,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西凤酒的主体香型至今没有测定出来(其他三大名酒——茅台、汾酒、泸州特曲早就测定出来了)。测定不出自己的主体香型,就好比没有奋斗目标,很难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提高质量也就无从谈起。一九六六年以前,酒厂曾经开展过测定主体香型的科研工作,后来由于搞运动而中断了。粉碎了“四人帮”后,原有的五个技术员调走了四个,这项重要的科研工作一直未能恢复。
工人劳保福利待遇低。制酒车间劳动强度大,酸臭气味大,腐蚀性大。多年来制酒工人一年只发一个小围裙和一副布套袖,劳保鞋不够用,工人只好穿自己的鞋。一双胶鞋在热酒糟里最多维持两个月就烂了。厂里住房也紧张。解放以来全国制酒工人的劳保待遇没有统一的标准,各个酒厂之间差别悬殊。甚至有些县办酒厂的劳保待遇也比西凤酒厂高。这对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影响很大,不少人不安心在这里工作。
上述问题都是西凤酒厂长期存在的,而酒厂本身又无法解决。
自从“凤凰”落架后,省里有关部门来到酒厂检查工作、表示关心的不下四五十人次,宝鸡市有关部门来得更多,可是这几个主要问题的解决仍然没有着落。
最近,西凤酒厂的同志告诉我们,省经委为恢复、提高西凤酒质量投放了一些资金,省轻工业研究所打算派人来厂帮助测定主体香型。这是鼓舞全厂职工的新消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