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读孙冶方的《社会主义经济的若干理论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1-28
第5版()
专栏:书评

读孙冶方的《社会主义经济的若干理论问题》付涛 郑宁 鄢淦五
孙冶方同志的《社会主义经济的若干理论问题》一书,收集了作者从五十年代中期到一九七八年所写的二十篇经济论文,这些文章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的一系列至关紧要的问题,并从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的高度进行了富有创见的研究。
关于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对象、方法和体系的论述,是这本论文集的一个重要内容。现着重就这一方面作些介绍。
关于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
在这个问题上,理论界的认识是很不一致的。有的忽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最终决定作用,脱离生产力而孤立地研究生产关系。有的较多地从上层建筑、政治学范围提出问题,而不从经济基础本身来分析客观经济规律,实际上把政治经济学写成政治学或者政策学。
孙冶方同志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的整个经济基础,即生产方式的整体,但是以生产关系为主。他认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也是同物结合着,这个物不是指的自然界的物,而是指生产资料,是人的劳动产物,是物化劳动。他指出,经济是“人”和“物”两个因素的矛盾统一体。“人”和“物”两个因素缺少了一个,就不成其为经济。“人”和“物”的关系也就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关系。经济学应该研究“人”和“物”两个因素及其矛盾,特别是人在这个矛盾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应该研究“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关系”。过去经济学界许多人认为价值规律是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异己的东西,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有计划发展规律是互相排斥、此消彼长的,在这种情况下,孙冶方同志比较早地强调指出社会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的重要作用。他所说的价值,是指劳动(包括活劳动和物化劳动)耗费对有用效果的关系或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如果用算式来表示,那么价值和劳动生产率就是互为倒数。他所说的价值规律是指“时间节约”规律,如马克思指出的,“是以集体为基础的社会首要的经济规律。甚至可以说这是程度极高的规律。”他认为经济效果问题是生产力问题,也是生产关系问题。指出:研究经济效果(最后归结为时间的节约)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规律问题的核心。
与过去流行的观点不同,孙冶方同志还认为,财经管理体制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之一,是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他进而提出了一个重要理论问题,这就是“在全民所有制之下,所有制问题到了底以后,经济管理权问题应该代替所有制的地位而成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所要研究的生产关系三个方面中的第一个方面”。
在理论界一个时期充斥“自然经济观”和“无流通论”时,孙冶方同志强调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要研究交换过程,不仅要揭示流通过程的一般规律,而且要对流通过程的组织形式、流通渠道等等具体问题加以详细具体的研究。他还认为,建立计划经济的关键主要在流通过程。因为用计划经济管理制度来代替盲目自发的无政府状态的市场竞争,不是指企业内部的直接生产过程,而是指全社会而言,是指马克思所说的千千万万个企业相互间物质代谢过程,即流通过程。
关于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体系
长期以来,许多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教科书中,缺乏内在联系,缺乏贯串各个章节的一条红线。孙冶方同志指出:贯串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红线应该是矛盾的规律,而社会主义经济的最深远的内在矛盾,就是“人与物”的矛盾,就是劳动两重性和社会产品两重性的矛盾。只有承认和处理好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果。而这正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
孙冶方同志认为,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基本上应该按照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程序来分析,就是说,先分析生产过程,再分析流通过程,最后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整个生产过程。在分析社会主义生产过程时,应当从社会主义的物质财富及其细胞——产品——分析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产品两重性和劳动两重性的学说,把经济效果(最后归结为劳动时间的节约)作为研究的核心。他主张大大提高价值范畴在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体系中的地位,同时,不应把价值规律孤立地作为一个公式来表达,而应当贯串全书的各章,通过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分析来表述它。
在分析流通过程时,主要研究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流通和储备问题。他认为,生产资料的流通,是流通过程中最重要最复杂的问题。
在分析社会主义生产过程的总体时,要包括以马克思的再生产学说为基础的,现在称作国民经济平衡(或综合平衡)的全部内容。要分析全国的综合平衡,也要分析地区内和地区间的平衡,这是对于生产、分配、再分配、流通、消费的全部过程的综合分析。他主张,正如政治经济学从头到尾都贯串着价值这个概念一样,也应该从头到尾贯串着计划和比例的问题。
孙冶方同志尖锐地批评了否认社会主义产品两重性和劳动两重性的“一性论”。他认为否认劳动两重性和产品两重性的结果,在理论上不能贯彻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的学说,在实际工作中也造成了许多恶果。他指出:“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使用价值,但是不能片面强调使用价值。要想增加财富,增加使用价值,就要强调价值,同时重视使用价值。”抓经济必须同时抓这两个方面。只抓费用而不讲有用效果,或只贪有用效果而不讲费用,都是违背经济原理的,这是社会主义经济最大的问题。
关于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方法
孙冶方同志在五十年代就旗帜鲜明地提出,在我国要“肃清政治经济学中的唯心论和形而上学观点,插上唯物辩证法的红旗”。他曾反复批判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中的自然经济观点,这种观点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产物。自然经济观点把共产主义社会看作是原始共产主义一样的自然经济,搞自给自足,闭关自守,把抽象劳动、价值、价值规律、价格、货币这些经济范畴,当作只是资本主义的专有物,要同资本、危机等概念一起,从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范畴中排除出去。
孙冶方同志非常重视基本理论研究,同时又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作者既是经济工作者,又是经济学者,对我国的经济情况和问题有深入的调查研究,对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有深刻的见解。例如,他对改革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早就提出过切中要害的全面建议。他认为改革的关键是尊重企业独立经营的权利问题;主张从价值量看属于简单再生产范围内的事,应该放手由企业独立自主地去干,在遵守国家计划和方针政策、供产销合同、价格基本符合价值或生产价格的前提下,将利润作为考核企业经营效果的综合指标;企业资金应该实行有偿占用的原则,节约使用资金,提高固定资产的折旧率,折旧基金由企业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和提高技术水平。
孙冶方同志对自己的观点,也表现了严肃的科学态度。他不仅勇于改正错误,而且对自己的正确意见勇于坚持。他认为在科学问题上要同时有批判和反批判,搞学术研究要“求异存同”,不要采用“求同存异”的方法。这些主张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