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苏联阴影笼罩下的北欧——欧洲纪行之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1-29
第7版()
专栏:

苏联阴影笼罩下的北欧
——欧洲纪行之一
新华社记者 陈伯坚 于杭
最近,我们到西欧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访问,跑了十几个国家,对笼罩着西欧各国的苏联军事威胁的阴影以及人们对此的忧虑和不安有了一点直接的感性的了解。
我们从莫斯科乘火车到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火车在晚上十时从莫斯科开出,第二天天刚亮就到了维堡,这是苏芬边境上的最后一站。这时,上来几个苏联兵,手里拿着长长的电筒和一根长棍,到处乱照乱捅,然后走进头等卧车房间内,命令所有旅客都站起来,掀开座位朝下看。开始我们都被弄糊涂了,不知这是干什么。后来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防止苏联人偷越国境的。
进入芬兰国境,人们立即被那到处明亮的湖光和郁郁葱葱的森林所吸引。芬兰被称为“千湖之国”。全国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土地为森林所覆盖,北部的拉普兰地区更是一片原始荒野。南部沿海,两万多个大小岛屿,构成了抵御海上入侵者的天然屏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三十多年来,芬兰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国家,进入了欧洲较先进国家的行列。在政治上,它一直执行“积极的和平中立政策”。在芬兰人们说这种政策的含义就是小心翼翼地不使东面的大国有借口根据“友好”条约向芬兰伸出“援助”之手。因为这种“援助”的含意是谁都清楚的。
当然,对“缓和”芬兰也不是没有过幻想。座落在赫尔辛基市中心一个湖边上的“芬兰大厦”就曾经是第一次“欧安会”的会址。一九七五年八月,三十多个国家的首脑在此开会,吹吹打打,熙熙攘攘,通过了不少“宣言”和“决议”。但是,几年来欧洲的形势不是缓和了,而是更加紧张了。人们看到的不是缓和的“物质化”,而是苏联军事威胁的“物质化”。请看科拉半岛周围的情况吧!
科拉半岛是苏联欧洲部分最北面的一个岛,与芬兰、挪威的北部地区紧紧相连。这个位于北极圈内,充满着积雪、冰川和风暴,通常只有科学幻想家们才去注意的地方,现在成为苏联最大的军事集结地区。半岛北面的摩尔曼斯克是苏联最大的军港,庞大的苏联北方舰队就驻扎在这里。以摩尔曼斯克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军事基地网。据瑞典宣布的材料,苏联在科拉半岛地区共有四十四艘携带战略核武器的潜艇,两个步兵师,人数三万人左右,二百多架战斗机,十艘巡洋舰,五十艘驱逐舰和护卫舰以及一百四十艘装备有常规武器的潜水艇。其总人数可能达到数十万。另据西方国家消息,从一九七七年开始,苏联就在该地区部署了装有三个核弹头的SS—20导弹。
在这样一个小小的地区,部署了这样庞大的兵力,为的是什么?
人们都知道,北欧是整个欧洲,也是北约整个防御体系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因而也是打开欧洲大门的一把极其重要的“钥匙”。从北欧各国防御力量看,每个国家不过几万人,而能用于边防第一线的不过数千人到万把人。这样,苏联一旦需要,可以轻而易举地突破这些国家的防线,控制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进而南下配合中欧的苏联军队,夹击西欧心脏地区。
过去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北欧国家怕战争”。也许苏联正是由于这样一点而对北欧国家进行连续不断的战争威胁和讹诈。是的,北欧国家都是小国,最大的瑞典不过八百多万人,最小的冰岛只有二十多万人,它们不希望打仗。战后以来,北欧国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他们不愿再发生一次战争,希望和平,这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有谁以为可以用战争威胁使北欧人民屈服,那将是大错特错。从北欧国家的历史看,当国家处于危亡之际,人民会不顾一切,奋力以赴的。
地处北欧最前哨的挪威,正积极加强自己的防卫力量,同时也注意加强同北约其他成员国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去年秋,挪威的一次民意测验表明,有百分之九十的人认为挪威应该保持军事防卫力量,有百分之七十八的人支持挪威继续参加北约组织。而在这以前,这个数字要低得多。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另一个国家瑞典,一百五十年来一直执行和平中立政策。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那些艰险困难的岁月里,瑞典仍然勉强维持了它的中立,使国家免遭法西斯蹂躏。但是,现在在瑞典也感到战争锋芒之逼人。越来越多的人预感到,在下一次战争中瑞典很难幸免。去年发表的瑞典国防委员会向政府提出的一份报告中就明确指出,如果欧洲发生一场战争,瑞典有被卷入的危险。这份报告认为,欧洲局势紧张的原因之一,是苏联加紧了在科拉半岛的军事建设。“因此,瑞典必须非常注重它的北部地区和西南部波罗的海出海口地区的防务。”许多年来,瑞典一直十分注意加强自己的防卫力量和同北欧其他国家的合作。
在丹麦,我们听到这样一个口号:“不许四月九日重演!”一九四○年四月九日是希特勒军队以突然袭击手段占领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日子。通过丹麦,希特勒又把战争魔爪伸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这是丹麦历史上的一次惨痛的教训。丹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保持了中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于放松警惕,在希特勒的闪击战面前,军队很快丧失抵抗能力。但是人民起来进行了坚决的抗击,直到一九四五年取得胜利。
在一个细雨蒙蒙的日子,我们的火车乘轮渡渡过瑞典和丹麦之间的厄勒海峡。这就是从旧日的沙皇到今天的苏联领导集团念念不忘要加以突破和控制的波罗的海出海口。这时海上波涛汹涌,风云弥漫,象征着这里战略形势的险要和不平静。离开北欧时我们的心情是复杂的:既为北欧人民担心,同时也对北欧的前景充满希望。希望来自这样的信念:战争吓不倒人民,人民将战胜战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