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喜看辽宁新变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2-02
第1版()
专栏:

喜看辽宁新变化
在国民经济调整的第一年,辽宁形势就已发生了明显的喜人的变化,广大人民从这种变化中得到许多看得见的实际好处,深感满意。
城乡市场兴旺,人民生活改善
多年来副食品供应一直很紧张的辽宁省,如今变样了,从商店集市,菜摊饭馆,以至千家万户的饭桌上,都可以感觉到这种变化。在国营商店和集市贸易市场,呈现出多年见不到的繁荣景象,商品丰富,购销两旺。居民吃穿用烧等消费品的供应持续地、大幅度地上升。据统计,去年辽宁每个居民平均吃了二十四斤肉,比历史上最好的一九六五年还多四斤多,如今已敞开供应。集市上的猪肉已同国家牌价趋于一致。省内各冷库猪肉已经存满。城市人口食油有了增加。蔬菜供应一直比较好,不论是春菜、夏菜,还是秋菜,基本上做到数量足、品种多、价格低,群众比较满意。新年的菜市场上,各种新鲜蔬菜琳琅满目,蛋禽鱼和各种水果的供应也大有改善。多年很难吃到的浆汁油条等小吃也容易吃到了。
建设一批住宅,八万户居民搬进新居
一九八○年元旦之前,辽宁八万户居民兴高采烈地搬进了新居。人们望着城市里一排排、一片片新起的住宅楼,从心里感到高兴。
去年,辽宁在解决城市居民住房困难方面做了很大努力。这一年住宅开工面积达八百二十七万平方米,到年底土建竣工面积为四百零四万平方米,水通、灯亮、暖气热,达到居住条件的有三百五十万平方米。这是辽宁省建国三十年来建房最多的一年,等于林彪、“四人帮”横行十年间每年平均竣工面积的三点三倍,比历史上建房最多的一九五七年还多六十六万平方米。现在,全省离解决住房紧张问题虽然还有很大距离。但是,人们看到了前景,感到有了希望。
农业全面丰收,农民收入增加
继一九七八年辽宁农业丰收之后,一九七九年又是一个全面丰收。
去年,辽宁是个多灾之年,西旱东涝,中部水田地区严重缺水,又普遍发生低温、秋旱和玉米大斑病。但是,由于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逐步落实,经过广大农村干部和社员艰苦奋斗,粮棉油菜和水果都获丰收。粮食基层估产二百一十八亿斤(实际超过此数)。油料是一九六○年以来最好的一年,比一九七八年增加百分之五十。
花生总产一百七十万担,比一九七八年增长百分之九十,向日葵增长百分之二十八。棉花亩产超过历史最高年份,油菜籽也从单产二十二斤猛增到五十三斤。苹果的产量相当于历史最高产量的一九七八年。
由于农业丰收,社员收入普遍增加,平均每人从集体分得的收入已从一九七八年的九十一元,提高到一百零四元,增长百分之三十六点五。农民从家庭副业等方面增加的收入也不少。到去年十月末,全省农村社员存款金额达二亿九千一百多万元,比一九七八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三十四。今日辽宁农村出现了多年来见不到的安居乐业、兴旺发达的景象。广大社员兴奋地说:“看当前,有干头;想长远,有奔头!”
工业生产上升,调整初见成效
长线多、短线少的辽宁工业,经过截长补短,关停并转,在调整中又前进了。在燃料、动力和原材料严重不足、机电企业任务吃不饱的情况下,全省仍取得工业产值增长百分之五点九的好成绩。
辽宁工业基础如此雄厚,但日用工业品却远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为了改变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状况,全省关停并转了二百三十三个企业,停缓建四百一十五个在建项目。投资方向也作了调整,增加了农业、轻工业投资,冶金、机械、化工的投资减少百分之四十四。现在,轻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产值达到一百一十二亿,增长百分之九点二,速度高于重工业。深受群众喜爱的轻工业品源源不断地进入市场。一千四百七十六种产品中,质量达到或超过历史最好水平的有一千三百四十二种,占百分之九十点九。
思想活跃,创作繁荣
去年九月,在沈阳举办了辽宁省庆祝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涌现出话剧《报春花》、《谁之罪》、《吕后》、歌剧《强者之歌》、相声《假大空》等优秀剧目,它反映出辽宁文艺界在创作思想上比较活跃。不少节目突破了“四人帮”设置的一些禁区,恢复和发扬了现实主义传统,真实地反映了今天的现实,提出了千家万户共同关心的社会问题,喊出了人民的心声。人们说,《报春花》是辽宁文艺舞台上迎着四化春风开放的一朵名副其实的“报春花”,标志着辽宁文艺创作思想解放的程度。
辽宁的一些曲艺团近两年来创作演出的《特殊生活》、《列车新风》、《好梦不长》、《台湾来信》、《下棋》等精采的相声,赢得全国观众、听众的好评。
文艺创作的活跃,是辽宁人民思想活跃的一个侧面。
本报记者 孙庆举 闵凡路 崔诚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