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从不愿报考护士学校谈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2-02
第2版()
专栏:记者来信

从不愿报考护士学校谈起
现在许多护士学校招生困难。一九七九年,北京医院护校招生名额五十人,报考第一志愿的只有八人;日坛医院护校招生,报考第一志愿的一个也没有。许多在职的青年护士不安心工作,有的想当医生或其他卫生技术人员,有的想改行当工人。一些护士长忧心忡忡地说:“我们的事业岌岌可危,再不抢救,就要后继无人了”。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领导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有现行制度方面的缺陷,也有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一、某些卫生行政领导部门的同志,看不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以为护理工作可有可无。有些医院医药、设备等等都有专项开支,就是护理没有专项开支。有一个医院护理部根据病房抢救危重患者的需要,早在一九七二年就提出,给每个病房增加一辆“抢救车”,但有关领导强调排不上队,花了五年时间,才做出一架样品。按这个速度,这个医院到二○○○年,也只有三分之一的病房能够用上抢救车。
一个医生通常需要几个护士配合,才能做好工作。按卫生部规定,在综合医院里,医生与护士的比例,一般为一比二。文化大革命前,一些大城市的大医院医护比例是一比二左右,县一级的医院平均为一比一点二左右。现在呢?这个比例失调甚至倒置了,情况较好的城市大医院,医生和护士基本上一样多,许多县医院医护比例下降为一比零点九左右。比例失调的结果,大大加重了护士的工作量。最近,卫生部要求各地扩大护校招生,同时动员改行的护士归队,以便逐步把护士队伍充实起来。
二、护士得不到培养、晋升,专业方向不明,专业思想不牢固。护理工作是一门专业学科,一个护士不仅要具备广泛的护理基础知识,还要具备相当的医学基础知识。国外许多国家的医科大学都设有护理系,护士和医生一样,接受相应的高等教育,取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有的晋升为副教授、教授。但在我们国家,医科大专院校没有护理专业,也没有护士进修制度。不仅如此,护士和卫生技术员同样是中级卫生技术人员,过去制度却规定:技术员可以晋升为技师、主任技师;而护士工作得再多、再好,只承认是中专水平。当然,也有提拔为护士长、护理部主任的,但那是行政职务,不是技术职称。一九七九年卫生部颁发的关于卫生技术人员职称及晋升条例,规定护士可以晋升为护师——副主任护师——主任护师。护士们都说,这是个好规定。他们还建议,有条件的医科大专院校,应增设护理专业,抽调有条件的护士进修。
三、护士的福利待遇不合理。按国家规定,许多专业人员都有保健补助,可是护士没有。医院的化验员接触标本——病人的血、尿、大便、痰等等,享有保健补助,而首先去采集这些标本的护士却没有补助。在病房的护士,工作量很大,但没有任何形式的岗位津贴。他们希望能同工作情况类似的同志享有同样的待遇。
此外,如何妥善安排老年护士的工作,使一些学有专长的老护士,对青年护士实行传、帮、带,也是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本报记者 缪宜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