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关于评价经济效果的产值指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2-04
第5版()
专栏:

关于评价经济效果的产值指标
王积业
搞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十分重视经济效果。所谓经济效果,一般指的是经济活动中的劳动消耗与所得成果之间的比较。要比较,就得算账,算劳动消耗(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账,算产品使用价值和价值账,进而才能对经济效果作出具体评价。但是,人们的生产活动各种各样,劳动支出方式千差万别,生产的产品种类繁多,因而对一个生产单位和部门、对国民经济整体的经济效果作出综合评价,并非轻而易举的事。这里,需要解决一些理论和方法问题,特别是要正确选择产值指标。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计划统计工作以总产值为评价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用它检查生产计划完成情况和计算经济增长速度,用它衡量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用它评价企业经济活动的成果。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利少弊多。按总产值评价经济效果,最根本的缺陷是劳动消耗与生产成果之间容易脱节,使经济效果指标中包含有这样或那样的虚假成分。具体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按工厂法计算的总产值,受原材料等转移价值的影响。生产中消耗的原材料越多,总产值越大。用昂贵的原材料代替低廉的原材料,总产值也就随之增加。外购原材料虽与本生产单位劳动消耗无关,但其价值也包括在总产值之中。
按工厂法计算的总产值,在企业与企业之间包括原材料消耗的重复计算。比如,纺纱厂的产品成为织布厂的原料,织布厂的产品又成为印染厂的主要原料,产品被加工的工序越多,重复计算的成分就越大,总产值中的水分也就越多。
按工厂法计算的总产值,受生产起点变化的影响。一个工厂分为两个工厂,尽管劳动消耗不曾发生任何变化,总产值却可以成倍增长;反之,几个工厂合并为一个工厂,总产值又会因此大幅度减少。
按工厂法计算的总产值,受在制品余额变化的影响。总产值中包括在制品价值,而在制品实际上尚未形成完整的使用价值。这就造成一种可能,使某些生产单位靠增大在制品的办法来增加总产值。不仅如此,即使产品生产出来了,是否为社会所需要,还不一定。但是,产品只要被生产出来,即使在仓库中长期积压,无人问津,也仍然算入总产值之中。
按工厂法计算的总产值,受价格水平的影响。从表面看来,按固定价格计算的总产值似乎排除了价格水平的影响。其实不然。总产值包括多种产品,它们的价格同价值有背离,而且背离幅度又不相同,价格高于价值的产品的比重增大,会导致总产值的增加,价格低于价值的产品的比重增大,会造成总产值的减少。这种与劳动消耗无关的价格同价值的背离,却表现为影响经济效果指标的直接因素,显然是不合理的。
综上所说,用总产值评价经济效果,由于具有各种虚假成分,不利于劳动消耗与劳动成果的严格比较,不利于增产节约,不利于按社会需要组织生产,不能如实地反映经济效果。对一个企业来说是如此,对整个国民经济也是这样。用总产值反映经济增长速度,由于上面提到的原因,不可能是扎扎实实的经济增长速度,不可避免地含有虚假成分。用总产值计算农轻重比重,由于工业内部重复计算程度大于农业,也难以反映经济结构的现实,一般总是夸大重工业比重,缩小农业和轻工业比重。按总产值计算积累与消费的比重,由于生产资料价格和消费资料价格都与它们的价值有背离,从而不能如实地反映积累与消费的真实关系。诸如此类的问题,说明用总产值评价经济效果,无论对宏观经济(大范围经济)还是对微观经济
(小范围经济),都不是理想的指标。
改善评价经济效果的产值指标,有两条途径可供选择。一是对用总产值表示的经济效果指标进行必要的换算和校正,如估计总产值中重复计算部分所占的比重,测定价格同价值背离对总产值的影响幅度,把它们从总产值中加以剔除。然而,这种工作比较复杂,在经济工作中难以有效地进行。二是改用其他产值指标评价经济效果。在其他产值指标中,我认为,用净产值评价经济效果最好,它有下面几个优点:
首先,净产值代表活劳动新创造的价值。按生产法计算的净产值是总产值扣除物化劳动消耗之后的余额,所以它不受物化劳动消耗重复计算的影响,能够反映活劳动消耗的真实效果。
其次,按净产值计算的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和重大比例关系(如农轻重比重)更切合实际,不包含虚假成分。物化劳动消耗的增加,重复计算的扩大,以及其他能够使总产值膨胀的因素,对净产值不发生影响或影响较少。从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安排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着眼,按净产值计算经济增长速度有更为直接的现实意义。按每人平均计算的国民收入(净产值)不仅可以同外国进行相应的比较(当然要经过换算),而且可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目标。按总产值计算的类似指标,既难同外国比较,它本身也没有多大实际意义。
再次,净产值能够直接地同其他经济效果指标衔接和统一起来。在国民经济范围内,净产值相当于国民收入,后者是物质生产各部门净产值的总和。国民收入应该成为制定经济计划的根本出发点和一系列重要经济效果指标的基础。比如,按国民收入计算积累系数(国民收入与积累额之比),即衡量积累效果,可以说明一定数额的积累能够生产出多少国民收入,通过历年有关统计资料的比较,就可以判断积累效果的高低。再比如,根据资金占用系数(资金额与国民收入之比),也可以推算出为生产一定数额的国民收入所需要的资金量。这两个例子说明,按国民收入(净产值)评价经济效果,同从积累和资金角度评价经济效果是息息相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为进一步研究和制定评价经济效果指标体系提供了最基础的指标。
最后,按净产值评价经济效果也容易同安排劳动力衔接起来。现在,我国每年都安排一部分新增加的劳动力就业,安排多少,当然取决于社会的财力和物力,归根到底取决于国民收入(净产值)的增长,而不取决于总产值的增长。因为总产值中包括相当大的物化劳动消耗的重复计算,它既不能为扩大再生产提供物质手段,也不可能为新增劳动力提供消费资料。
上述优点,是其他产值指标,特别是总产值指标所不具备的。但是,要把净产值用于评价经济效果的实践,还需要解决一系列方法论问题。首先碰到的是按净产值指标评价经济效果,是否有利于节约活劳动的问题。大家知道,只有活劳动才能创造价值,那么能否说活劳动消耗越多所创造的价值就越多,净产值就越大,经济效果就越好呢?不然。正如商品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消耗量一样,净产值也取决于社会平均的活劳动消耗量。低于它的个别活劳动消耗量应该形成更多的净产值,高于它的个别活劳动消耗量则应该形成较少的净产值。我们经济管理工作中实行的活劳动消耗定额,实际上也是按照这个理论要求制定的。因而,按净产值评价经济效果不仅不会鼓励浪费活劳动,相反,它也是提倡节约使用活劳动的。同时,还能够把劳动定额管理工作带动起来。
按净产值评价经济效果碰到的另一个问题是价格的影响。在价格背离价值的条件下,价格高于价值的产品,净产值偏高;价格低于价值的产品,净产值偏低;在国家政策允许亏损的产品上,净产值更低,因为利润是负数。这些,就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我们考察和评价劳动消耗与所得经济效果之间的真实关系。但是,价格因素的这种影响对所有产值指标都发生作用,只不过在净产值上更加明显和突出罢了。这个问题也是不难解决的。
产值指标只是评价经济效果价值指标中的一种,其他如从资金利用角度,从基本建设投资角度,从采用新技术角度评价经济效果等等,既与产值指标有关,又有其各自的特点,都是需要研究和讨论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