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风格独特的绵竹年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2-05
第8版()
专栏:美术新作

风格独特的绵竹年画
仇昌胤
四川绵竹年画在历史上与我国著名的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年画、江苏桃花坞年画同享盛名,曾被誉为全国“年画四大家”。在它极盛时期的清乾隆年间,曾有过大小作坊三百余家,画店三十多个。年产(仅外销)达一百三十多万份。不仅畅销国内各地,而且远销印度、缅甸及东南亚各国。绵竹年画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它人物突出,构图饱满,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在艺术上别具一格,刻板一般只起打稿子的作用,是以彩绘见长而区别于其它年画。它以其浓厚的民间风格和地方特色为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所喜爱。在四川以至西南有着深刻的影响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绵竹县是绵竹木板年画的产地。这和当地产竹有关。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写过一首赞美绵竹的诗:“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绵竹县就是因盛产此竹而得名。据县志记载,绵竹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农工商矿均为发达的古城。其中酿酒、采煤、造纸等实业都有较长的历史,尤其是造纸最为悠久。过去,大部分贫民以伐竹造纸为生。当地所产一种白大纸,在纸面上要加一层特制的白泥,俗名粉笺纸,便是一种专门的年画用纸。正如县志所述:“竹纸之利仰给者数万家,犹不足则印为书籍,制为桃符,画为五彩神荼郁垒,点缀年景。”但是,绵竹年画在清末民初就已渐衰落,及至解放前夕,便到了人亡艺绝的境地。
解放后,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绵竹年画获得新生,艺人受到尊重,他们的作品手稿被发掘出来,许多珍贵的画稿得到搜集整理,并成立了年画生产合作社。绵竹年画的传统作品一九六三年曾送北京展览,郭沫若同志看后还专门为展览题诗,赞扬绵竹年画“真是洋洋大观,仿佛回到四川,门神皮影多好看,回忆幼时过年。无怪产生扬马,后来又要子瞻,工人手艺不平凡,千载百花烂熳。”可是,象这样珍贵的民间艺术遗产,在文化革命期间,却无辜地被当作“四旧”批判。打倒“四人帮”,绵竹年画再一次获得新生。在各有关部门大力扶持下,积极进行“抢救”,又总结了过去工作中的教训,狠抓创新,已取得初步成效。
目前,在新老艺人的共同努力下,一面整理和研究传统的年画,一面大胆创新。上面刊登的吴映强同志的一对门画《添上新彩盛美酒》、《喜迎新春试新衣》就是新创作的绵竹年画。我们希望绵竹年画继承优秀传统,努力表现新的现实生活,使年画艺术更好地为实现四化建设服务。(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