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科技干部管理工作要有利于出人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2-06
第4版()
专栏:为四化献计献策

科技干部管理工作要有利于出人才
陈源
专业人才不足,是我们建设四个现代化面临的困难之一。建国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关怀培育下,我国已经有了一支相当规模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但是,我国科技队伍成长的速度很慢。现有的科技人员在职工中的比重小,近十几年来,科技队伍的增长低于国民经济各部门职工增长的速度,农业科技人员的比重,下降幅度更大。在科技队伍内部,高级科技人才占的比例更小,甚至低于五十年代的水准。科技人员的平均年龄也过大,以致形成青黄不接。
林彪、“四人帮”的捣乱,使我国的科学、教育事业遭受严重摧残,阻滞了科技人才的生长。这是我国科技队伍不适应四化需要最主要的原因。此外,长期以来,一些领导部门轻视知识、知识分子,在政策、制度上存在缺陷,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清算林彪、“四人帮”的反革命罪行和极左路线的同时,认真研究科技人才的成长规律,改革科技干部的管理制度,以利于早出人才,快出人才,这是一桩迫在眉睫的大事。
根据科学技术的实践,我对科技人才成长的特点,有这样几点认识:
一、科技人员的工作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要求在学术上能自由思想,能自由探讨,要有独立见解和创新精神,并能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流动。
二、人才出在中青年。人们的科学发现有一个“最佳年龄期”,一般在二十五岁到四十五岁之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中外著名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和重要成果,集中出现在这个年龄期。
三、科技人员的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的老化和科技人员的“知识废旧率”日见加快。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分化和综合,不断产生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为了赶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科技人员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扩大眼界,及时掌握所从事的科技领域的发展动向。
四、人才的成长需要一个合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比如,及时提供最新的科学技术情报和图书资料,建立具有先进实验手段的实验室,供应足够数量的实验器材,社会化的生活服务和必要的住房等等。
科技干部管理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建设一支具有足够数量、拥有一大批杰出人才、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的科技队伍。因此,我们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方法,应当力求符合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尽可能让科技人员在四化建设中充分贡献才华。前面列举的并非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全豹,还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但是,仅仅从这几方面来对照,也不难发现我们科技干部管理制度和工作方法方面的严重缺陷。
我们的科技干部管理制度有哪些方面不适应人才的成长,又应怎样加以改革呢?
第一,改变“小而全”、“大而全”的“单位所有制”。科技人员一经分配工作,就在那个单位长期不动,纵然是用非所学、用非所长、积压浪费,也不容易调动。有的单位“储备”了大量科技人员,因任务不足而学业荒废、虚度光阴,有的单位急需某方面的科技人才,又因种种原因调不进,不能开展工作。研究人员兼任教学工作,或者一位教授同时在两个学校讲课,这本来是发展科技事业,活跃学术思想,培养更多人才的好办法,而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却很难做到。这种小生产的“单位所有制”,容易使科技人员思路狭窄、思想僵化,缺乏创新精神;使得能独当一面的优秀人才选拔不上来,积极性受压制;而那些不适应科技工作的人员也不易淘汰,长期呆着吃大锅饭;使得一些单位不能补充新鲜血液,失去生气,停滞不前。结果只能埋没人才、浪费人才、扼杀人才。为了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我们提倡人员的正常流动,要组织教学、科研、生产单位之间的人才交流。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可以接受外单位聘请。科技干部的调配工作要同科技工作结合起来,做管理工作的同志要经常了解经济建设和科技事业发展的需要,掌握科技干部的使用情况,从实际出发进行调配,以免积压和浪费人才。
第二,不要简单沿用考核、管理党政干部的办法来选拔、考核科技干部。对于科技人才的选拔、考核,最清楚的莫过于各行各业的专家、权威。搞管理工作的同志应当尊重专家的意见,依靠和组织专家、权威去发现和推荐人才。以往,我们习惯于用不合理的政治标准来考察科技干部,业务上“拔尖”的往往被视为“只专不红”、“脱离政治”,结果往往不是根据业务能力、贡献大小决定科技干部的奖惩、升迁。这样,势必造成“干与不干一样”的局面。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建立统一的科技人员的技术职称和严格的考核制度。考核科技人员要贯彻“拔尖”、“择优”的原则,着眼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必须以工作成绩、业务能力和贡献大小为主要依据,适当考虑学历和资历,反对论资排辈、讲“关系”、搞平均主义。在考核过程中要发挥专家的作用,由专家组成相应的学术组织(或技术组织)进行评议,确定晋升。党对评定工作的领导,主要体现在掌握政策,做好各类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支持评审组织开展工作,不要包揽一切具体事务。
第三,要有一套健全的技术责任制保证科技干部有职有权有责。由于长期以来对知识分子的某些偏见,又错误地批判了“专家路线”、“教授治校”,有的党政干部对科技干部总是不放心,随意干涉科技人员的业务,任意推翻他们的正确意见,造成了科技人员看党政领导的眼色行事的坏风气。这样的坏风气捆住了科技人员的手脚,使他们无所作为。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和健全技术责任制完全必要、十分急需。科技干部对于职权范围内的技术问题,有权决定,各级领导要尊重,不得以“外行能够领导内行”等借口反对技术责任制。对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项目和重大科学技术措施,要征求科学技术专家的意见,组织专家提出科学论证和技术方案之后,才能作出决定。领导者个人不能“以言代法”,随意破坏技术责任制。
第四,健全科技人员的培养和提高制度。由于林彪、“四人帮”的破坏,学校、科研、生产长期陷于停顿、瘫痪,科技人员同国外新技术隔绝,迫切需要培养和提高。因此我们要立足于依靠现有的科技队伍。科技人员的学习是他们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决不能一看到科技人员看书,就认为是闲着没有事干。不仅要使初级科技人员提高业务知识和文化水平,而且要注意中高级科技人员在业务上的提高,重点在后者。因此,需要改革和完善一套培养、提高科技人才的制度。除了保证每周至少必须有六分之五的业务时间外,每三年要给予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修、进修、业务考察或到大学听课。还要重视管理干部的培养。管理人员需要“博”一点,对技术发展比较敏感,接受新东西快,还要懂得党的技术政策,熟悉技术情况,能够指出方向。要选专家中的“通才”来担任科技管理干部,防止那种专家一有成就便给加上许多党政职务,使他们事务缠身,再没有精力从事科技工作的倾向。一定不能再人为地制造新的外行。同时,我们要特别注意少数民族科技干部的培养和提高。
第五,认真贯彻“双百”方针。在这个问题上,教训是很多的。粉碎“四人帮”之后,情况有所好转,但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肃清林彪、“四人帮”的流毒,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正使学术上有充分自由探讨、自由思想的风气。对学术问题,不能用行政手段做结论,不允许扣政治帽子。科学技术发展史告诉我们,哪里有探索科学的较大的自由,哪里就有科学技术较大的发展;相反,哪里没有自由思想、自由探讨,动辄给扣上“反马克思主义观点”、“资产阶级思想”的政治帽子,就很容易扼杀和摧残科技人才,科学也只能曲折地生长。科学上要允许失败,不能一见失败就轻易怀疑人家搞破坏。以前因学派争论、试验失败等造成的冤、假、错案,应当抓紧予以纠正。
第六,改进科技干部管理工作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有些同志往往以管人者自居,很少想到为科技人员服务。我们的管理工作,从根本上说,不是“管”科技人员,而是为科技人员服务,为科技工作服务,是为有利于出人才,有利于科技人员施展才华,为四化多做贡献。所以,我们要真正了解我们的对象,他们是在民主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与全国人民同甘苦,共患难,经过锻炼的一支队伍。他们是从事物质生产的脑力劳动者,他们的劳动是大幅度发展生产力,是四化中不可缺少的力量。领导干部要倾听和反映科技人员的意见、要求和呼声,不要使他们望而生畏、敬而远之。要同他们交心,关心他们的思想、工作,体谅他们的疾苦,尽可能采取措施,切实解决住房挤、两地分居、后顾之忧多的科技人员的困难。
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改革科技干部管理制度已经势在必行。我们要紧密结合科学技术发展的形势,把工作做到科学技术工作中去,根据科技人才的成长规律,解开加在科技人员头上的紧箍咒,让他们在四化建设中龙腾虎跃、大显身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