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为培养文艺新人成长作出贡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2-06
第5版()
专栏:文艺随笔

为培养文艺新人成长作出贡献
胡德培
“长江后浪催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文艺创作需要培养和扶植新人,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工作也需要后继有人!这个道理人人懂得,个个会讲。但是,究竟如何做起呢?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大型文艺季刊《当代》在《发刊的几句话》里说得好:
“我们希望多发表新作家的新作品。还在三十年代,鲁迅就大力提倡办文艺刊物要着重培养新作家,每期都要有新作家的名字出现,这才是文艺兴旺的现象。在我国实行四个现代化的这个伟大时代,文艺上执行百花齐放,培养新作家,扶植新作家,意义更加重大。”
在《当代》出版前后,全国各地先后创刊了十几种大型文艺丛刊,诸如北京的《十月》,广东的《花城》,安徽的《清明》,湖北的《长江》,辽宁的《春风》,吉林的《新苑》,江苏的《钟山》,河北的《长城》,福建的《榕树》,江西的《百花洲》,新疆的《边塞》,重庆的《红岩》,湖南的《芙蓉》等等,也以同样饱满的革命热情,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和做法,为文艺新芽的出土,为文艺新人的成长,提供更多的园地。这里,值得特别一提的是:从去年年初开始,《广州文艺》改版成为以辅导青年作者和文艺爱好者为主要任务的一份文艺月刊;去年十月,《南京文艺》更名为《青春》,又为青年文艺爱好者开辟了一个新的文艺园地。与此同时,在不少地方文艺刊物上,开辟了“文艺青年之页”(《长江文艺》)、“新作短评”(《新疆文艺》)、“基础文艺知识讲座”(《北方文学》)等专栏,为扶植和培养文艺新人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但是,这方面的工作做得还很不够,有些刊物也还或多或少地存在以名取文,看不起无名小辈的现象。不少读者对这种现象提出批评,是值得我们重视和加以改进的。
我们这个九亿多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拥有的作家、艺术家、评论家委实太少。发现和培养一代文艺新人,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千秋大计,我们一定要大声地为新人呼叫,大胆地为新人开路,为扶植文艺新人的成长作出贡献。我们殷切地期待着:在新长征的大道上,能涌现出更多的文艺新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