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请求党把我的骨灰送回西藏”——怀念王其梅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2-08
第4版()
专栏:

“请求党把我的骨灰送回西藏”
——怀念王其梅同志
谭冠三 陈明义 李 觉
十二年前,原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书记、西藏军区副政委、党的忠诚战士王其梅同志,在林彪、“四人帮”和那个“顾问”的残酷迫害下,蒙受不白之冤,含愤逝世。粉碎“四人帮”后,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其梅同志得到平反昭雪,并根据他生前意愿,将他的骨灰移回西藏安放。
其梅同志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那光明磊落的品质,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
(一)
王其梅同志是湖南省桃源县人。三十年代初期,为了追求真理,寻求革命道路,他离开家乡到北平读书,积极参加了党领导的学生运动。一九三三年七月,其梅同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他正在大学读书,党组织派他去作兵运工作,他毅然放弃大学生的生活,打入国民党军队,当伙夫、车夫、勤务兵和马弁,积极开展党的工作。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节节向晋、察、冀、绥、热等地侵犯,蒋介石的妥协退让政策招致了华北危机。其梅同志奋起从事救亡工作,一九三五年“一二·九”运动时,担任了北平学联的交际股长,他不辞劳苦,奔走于街头巷尾,宣传组织群众。一九三六年春,由于叛徒的出卖,其梅同志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受尽了酷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和气节。后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并按照党的指示,到河南省东部西华县,从事这一地区的开辟工作。
初到豫东,其梅同志在西华农村创办了一个名为“普理”的学校。他忍受着狱中受刑致残的创痛,紧张地工作:白天教书,夜晚联系群众,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为后来成立党的抗日武装,训练和准备了大批干部。一九三七年春,豫东发生大春荒,广大贫苦农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其梅同志利用敌人营垒中的内部矛盾,以合法斗争为手段,发动群众,领导饥民分了一家恶霸地主家的多年陈粮,使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基本群众得以度过春荒。第二年,当日寇铁蹄践踏在豫东大地时,又遇上一次大春荒。其梅同志一面遵照党的指示,积极组织人民群众抗日;一面带领群众拦截了奸商运往敌占区资敌的十七船粮食,并就地分粮于民,使数万饥民得救。此后,西华地区一带的男女老幼,无不称赞专为穷人办好事的“王先生”。这个分粮救穷人的故事,至今在豫东人民的口碑中流传。一九三八年蒋介石扒开黄河大堤,滔滔黄水泛滥四十余县,西华县成为黄泛重灾区。在人民遭受空前大灾难的关头,其梅同志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带领当地群众和进步青年,帮助群众脱险,转移到安全地区。不久,其梅同志遵照党的指示,积极组织抗日武装。当时没有武器,他想方设法筹集;没有军事干部,他亲自领导训练,终于建立起一支战斗力较强的抗日武装,在睢县、杞县、太康等地创建了豫东抗日根据地。
豫东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它西临平汉、北靠陇海两大铁路,是我华中、华北两大战略区的咽喉通道。它的存在和发展,一方面直接威胁着开封和商丘、徐州要地;同时,在我华中、华北抗日根据地之间,架起了一座紧密联系的桥梁。一九四○年以后,日寇频繁地对这一地区进行“扫荡”,妄图消灭这支抗日武装。由于其梅同志依靠群众,机动作战,灵活地打击敌人,特别注意到摧毁伪政权、打击死心塌地的汉奸武装,从而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扫荡”胜利。
当时,王其梅同志的名字,一再出现在敌占区的报纸上,成为“新闻人物”。敌人听说王司令的军队来了,往往龟缩在据点里不敢乱动;人民群众听说其梅同志带领的队伍来了,扶老携幼,出村相迎,簟食壶浆,慰问自己的子弟兵。其梅同志领导的这支部队,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休戚相关,建立了鱼水之情。后来,这支武装成为第二野战军的一部分,在解放战争中一直战斗在豫、皖、苏地区。
在八年抗日战争中,其梅同志不仅以自己的模范行动,率先地同民族敌人英勇作战,而且模范地执行了党的各项政策。当时西华县有一位爱国进步的知名人士胡晓初,带有两千多人的武装,是一支重要的地方势力。其梅同志排除“左”的干扰,作了大量的团结、争取工作,胡晓初于一九三九年冬决然地拒绝国民党的改编,率部参加了我军,成为新四军第四师的一部分。在睢杞太地区,国民党顽固分子薛如海军队制造磨擦,经常袭扰我根据地,抢掠我人民群众的财产,打死打伤我地方政权干部,严重地影响这一地区的抗战大业。其梅同志根据党中央“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指示,坚决予以回击,歼其大部,巩固了豫东抗日根据地。
(二)
一九五○年春,为完成统一祖国大陆的伟业,我军奉命向西藏进军时,其梅同志担任了“前指”政治委员,为大军西进作开路先锋。他除了组织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外,率部跋山涉水,首先解放了西藏的东大门户昌都,打开了进军拉萨的通道,为和平解放西藏创造了重要条件。一九五一年,为贯彻执行《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配合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张经武同志的行动,其梅同志又奉命任先遣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西进拉萨,再次担负起为大军开路的重任。从边坝到太昭(工布江达)间的八天路程,是川藏道上视为畏途的“恶八站”。这里山高路险,鸟兽罕见,忽而晴空万里,忽而风雪交加,异常寒冷。我先遣支队到达这里,中途濒于断粮。其梅同志带头以马料掺和野菜充饥,号召部队学习红军长征过雪山草地的坚韧不拔精神,发扬阶级友爱,终于胜利地到达太昭。
在艰苦的进军途中,其梅同志坚定地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坚决贯彻西南局、西南军区刘伯承、贺龙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的各项具体指示。要求部队处处尊重藏族同胞的风俗习惯,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他以身作则,成为部队的表率。他耐心地向当地爱国进步的上层人士宣传党的政策,征求并尊重他们的意见。他对广大藏族同胞寄以无限同情,解决他们的切身困难。在补给不继时,他宁愿和战士干部挖野菜度日,也绝不允许任何人违犯群众利益。日久天长,广大藏族同胞逐渐消除了对解放军的误解和疑虑。有的藏胞看到部队吃野菜,便把整袋的糌粑放在部队的驻地门外。我军空投误落在深山的整箱银元,也被藏胞拣回悉数送还。部队从甘孜出发,许多藏胞赶着牦牛和骡马,把成万驮军需物资,运往金沙江边。这一幅幅藏汉族军民团结互助的画卷,都渗透着其梅同志的心血。
其梅同志率军进抵拉萨后,有些反动分子一方面散布谣言,煽动藏胞反对我军进驻西藏保卫祖国边疆;另一方面则向我外出人员抗膀子、扔石头,寻衅闹事,形势相当紧张。面对这一现实,其梅同志非常镇定从容。他一方面将上述情况及时向上级机关报告,一方面要求全体指战员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把反动的谣言制造者、唆使闹事者,同受蒙蔽、受欺骗的群众区别开来。他经常轻骑简从,登门拜访僧俗官员、各界人士,晓以团结爱国的大义,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他尊重藏族同胞的信仰、风俗和习惯,到寺庙去朝佛和布施。他号召部队遵守纪律,尊重藏族同胞的风俗,以实际行动戳穿反动分子的诬蔑和挑拨,不给敌人以任何口实,从而稳定了西藏局势。
不久,为了尽快打通川藏公路,解决运输补给问题,组织上又把其梅同志派往后方,领导筑路。时值隆冬,组织上曾考虑要他取道国外,但其梅同志为了不给国家增加外汇开支,冒着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从拉萨出发,跋山涉水,沿着进军西藏的道路,回到内地,表现了一个领导干部应有的思想品质和工作作风。到了工地,他深入实际具体解决筑路中的棘手问题,克服重重困难,使这一保卫祖国西南边疆的大动脉,胜利地提前通车。
(三)
其梅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他忠于党、忠于人民,毕生为党的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不息的高尚品质,表现在高度自觉的党性和身体力行的行动上。在他的心目中,从来是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从不考虑个人的安危、荣辱和利害。他受过严酷的白区工作的考验,在敌人的监禁拷打下,坚持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铮铮硬骨头,皎皎如日月。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豫东平原,在敌伪顽的分割夹击下,他英勇作战,顽强坚持。三个前任地委书记牺牲了,他毫不气馁,更加坚定地战斗下去;负了伤,仍继续战斗;没有饭吃,他同战士一起吃树叶子和红薯叶子;当部队需要集中马匹建立骑兵部队时,他首先把自己的乘马交出去。
其梅同志在读书和学习上从来是孜孜不倦,如饥似渴的。在戎马倥偬的战争环境中,他常常设法弄到各种书籍,挤出时间阅读。马列和毛泽东著作,以及党的文件,他总是认真精读,作眉批笔记,写心得体会,力求领会贯通。他经常讲,一个革命者如果学习不好,干起工作盲目性就大,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就会出偏差。他把学习和工作结合起来,把关心国家大事和努力充实自己各方面的知识结合起来,从而为革命大业作出出色的贡献。
其梅同志一贯埋头苦干、勤勤恳恳,处处严于律己、模范带头。他亲身参加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伟大事业。他带头和战士一起盖营房、修公路、建水电站、开荒种菜、植树造林。有一次栽果树时,个别人嘟嘟囔囔地说:“栽它干啥,我们出了力,还不知谁来吃果子呢?”其梅同志严肃地指出:这句话看来无碍大局,但反映的思想却不可轻视。他不止一次地在大会上对干部们说:“我活着和大家一起干革命,建设新西藏,死后也要把这副骨头埋在西藏。”其梅同志身患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等疾病,党中央曾征求他的意见,准备调他到北京工作。但其梅同志认为:西藏是个艰苦的地区,自己对西藏的情况熟悉,个人的身体事小,建设西藏事大,应当继续留下工作。后来,当他得知中央同意了他的意见后,高兴地说:“我又留下了,再也不走了。”其梅同志这种顾全大局、热爱边疆、热爱西藏的革命精神,为西藏地区的指战员和工作人员,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当其梅同志被“四人帮”一伙迫害得生命濒于垂危的最后一息时,仍念念不忘西藏的工作,不忘西藏建设的大业。就在这样的时刻,他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极大的痛苦,艰难地写下了最后的遗言,即他以自己的心血总结出的《对西藏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和《对今后西藏建设的意见》。在他临终前,他断断续续地、再三地嘱咐他爱人王先梅同志说:“请求党把我的骨灰送回西藏。”
其梅同志作风正派,赤诚待人,密切联系群众,从不在政治上搞特权、生活上搞特殊。他总是把自己放在群众之中,而反对摆在群众之上。他常以古代历史的教训为鉴,特别是对那种太平盛世中的文恬武嬉、奢侈豪华的现象,表示深恶痛绝,并告诫干部要引以为戒。一九六○年,他曾把多年节省下来的一万多元津贴,全部交公。由于积劳成疾,上级机关和医生再三催促他到内地疗养,他总是迟迟不前。最后,无法再拖延下去时,他才在青岛住了仅有的一次疗养院,还带了一位教藏语的教员,学习了一个多月的藏语。
王其梅同志去世时,年仅五十三岁,正是为党、为人民、为祖国作出更大贡献的时候,这是令人十分悲愤和惋惜的。今天,我们悼念其梅同志,要学习他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的高尚品质,学习他艰苦奋斗,联系群众的品德,以此来砥砺我们自己,始终保持革命者的本色,以便更好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焕发精神,奋发图强,为把我国建成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