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郭沫若遗墨》后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2-08
第8版()
专栏:

《郭沫若遗墨》后记
郭庶英 郭平英 张澄寰
郭老的书法艺术研究和创作道路十分漫长,前后历七十余年。于立群同志在叙述郭老的学书经过和平时书法言论时,曾经写道:“沫若同志早年曾学写颜字,能悬腕作大书。喜读孙过庭《书谱》及包世臣《艺舟双楫》。领悟运笔之法,在于‘逆入平出,回锋转向’八字。中年研究甲骨文与金文,用工颇深。秦汉而后,历代书法,几乎无所不观。故其用笔不拘一格,唯能运用中锋,似为其特点。……尝阅孙过庭《书谱》并‘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句,自叹人已老,而书不老,可为憾耳。”又说:郭老以为,须有革命化之人格,而后始有革命化之文艺,书法艺术亦为如此。于立群同志的这两段话,集中地阐明了郭老的书法实践过程和理论主张。
郭老于书法艺术方面,诣力很深,作品甚富。其书迹几遍全国,远及海外。他的书法艺术作品也同他的其它艺术创作一样,富有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明的时代特色。无论在字体、行款、布白、气韵等方面,都独创风格。既师承前人,又不泥守旧法,能冲破藩篱,自成一家。人们称之为“郭体”。郭老尤精行书,笔奔如风,力透纸背,洒脱豪放,气概雄迈,读之令人精神奋发。
本集子,共辑录郭老书撰的中堂、条幅、横幅、对联、扇面、册页等遗墨七十八帧,包括行、草、隶、篆等各种字体。这是他半个世纪(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七七年)以来大量书法艺术作品中珍贵的一部分。集子中绝大部分书法艺术作品和一些诗文内容,过去没有发表过,诗文题目多系原有,少数是编者所加。为了便于读者了解和研究郭老书法创作的发展历程,我们按作品书写时间的先后顺序加以编次。
本书是在广大书法爱好者的热情敦促下,并根据河北人民出版社、北京市书法学会的具体要求辑录而成的。在收集和整理遗墨的过程中,受到郭老生前友好的热情关怀和指导,并得到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央电视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八一电影制片厂、荣宝斋等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
郭老遗墨甚多,藏布也广,由于时间、条件和编者水平的限制,尚有大量作品未加辑录,敬请读者鉴谅、指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