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八里桥哨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2-09
第4版()
专栏:

八里桥哨卡
在北京朝阳门至通县的公路上,有一座横跨通惠河的三孔石桥。石桥的南北两端,各有一个岗亭。这里,不论晴天或雨雪风霜,都有臂带红袖标的警卫战士巍然屹立。这就是被人们誉为“雷锋之家”的北京卫戍区某部八里桥哨卡。
新年期间,我们访问了这个哨卡。来到桥北端战士们的驻地,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派繁忙景象。这里人来人往,欢声笑语不绝,有存车、修车的,有喝水、问路的,有寄信、打电话的……战士们热情地和大家打着招呼,小小哨卡,简直成了一所综合性服务处。
这个哨卡所在连队的副指导员告诉我们,哨卡只有一辆自行车,可是多数同志都学会了修车技术,免费为群众修理自行车。粗略地算一下,仅去年的后十个月,就为群众存车三万多辆次,修车四百五十多辆。战士们很少进城,但差不多每人都有一张北京市区的交通图,那是为了给行人指路用的。这些都是固定的服务项目,至于临时服务工作就无法计算了。副指导员讲了一个故事:那是去年麦收后的一个中午,社员们吃过午饭,正准备好好歇个晌,突然下起了雷阵雨。大伙心里一沉:糟了,晒在八里桥马路边上的一万多斤小麦非叫暴雨冲到河里去不可!当社员们赶到桥头时,只见麦子已经收好,上面盖着塑料布和军用雨衣。再看哨卡,战士们正站在屋檐下擦着脸,拧着被雨水打湿的军衣……
随便找几个战士谈谈对本职工作的认识,小伙子们说:“有什么好说的,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朴素的话语里包含着对人民群众的深情。
一天上午,一个年轻姑娘带着个小伙子来到哨卡。她告诉班长范庆会,他们商量好国庆节结婚,邀请战士们到时候去参加他们的婚礼。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姑娘叫金宏云,是通县徐辛庄公社的社员。去年初春的一天,因为父亲病重,她到城里姐姐家报信,回到八里桥已是晚上九点多钟了,离家还有三十多里,天又下着雨,怎么办呢?正在为难的时候,猛抬头,她望见桥头哨卡的灯光,对,找解放军去。范庆会和战士刘春学请示了上级,决定送她回家。他们在风雨中吃力地蹬着自行车,把金宏云平安地送回了家。等他们返回哨卡,已是凌晨两点多钟。从此,金宏云把哨卡的战士当作自己的亲兄弟,每次路过哨卡,总要去看望。
如今,八里桥哨卡已是亲朋遍城乡,美名传四方。从这里经过的人们,向值勤的哨兵投以亲切的眼光;过往的汽车、拖拉机驾驶员,向战士鸣笛致意。人们都为战士们身上闪耀着的雷锋精神所鼓舞。 
本报记者 赵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