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也谈文学和镜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2-09
第8版()
专栏:

也谈文学和镜子
李祖兴
《照哈哈镜有感》文章的题目虽不大,提出的问题可不小。
该文针对有人认为“文学是一面镜子,当这面镜子中反映出来的东西是生活中那些不太美好、不如人意的东西时,不应该责怪这面镜子,而应该追究和消灭生活中那些令人不快的事”,提出有的镜子(作品)是哈哈镜,反映出来的不是本来面目,而是“牛头马面”。
谁都知道,哈哈镜是这样一种镜子:不管你是什么人,不管你是生得美如天仙,还是长得貌似八戒,只要“进”到这面镜子里,统统都会变得奇丑无比,令人捧腹。在哈哈镜里,永远也看不到任何美好的东西,更看不到人类的向往、希望和追求。它唯一的功能就是丑化。象这样的哈哈镜作品,在文学中究竟有没有呢?远的不说,外国的不说,起码在我国粉碎“四人帮”以后的文艺园地里,还是少见的。
列宁曾赞扬列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但同时他又指出托尔斯泰并不了解俄国革命,甚至要避开革命。列宁并且自我反诘道:“分明不能正确反映现象的东西,怎么能叫做镜子呢?”按照《有感》作者的逻辑,托尔斯泰该是一面俄国革命的哈哈镜了。然而列宁的结论却是:“托尔斯泰的思想是我国农民起义的弱点和缺陷的一面镜子”。
文学要反映社会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说文学是时代生活的一面镜子。但文学绝不是象镜子那样简单地形成一个完全对称的虚像,文学所表现的内容,要比生活本身更集中、更典型,因而也更深刻。否则,文学又有什么用处呢!一部作品不是歌颂真、善、美,就是揭露假、恶、丑。而更多的情况是同时既有歌颂和赞扬,又有暴露和针砭。只要作者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站在进步的立场上,只要他在作品中所揭露和批评的现象,是生活中有的或可能有的,即使有某种程度的夸张和渲染,那也是无可厚非的,不应求全责备,更不应把这样的作品说成是哈哈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