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从《照哈哈镜有感》说下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2-09
第8版()
专栏:

从《照哈哈镜有感》说下去
马协民
《人民日报》一月二十六日八版刊登了亦木同志的《照哈哈镜有感》。看后也想说几句。
第一:“文学是一面镜子”,这在修辞格上讲是比喻句,是指文学和社会生活的关系的。一切文学作品,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们头脑中所谓“灵感”爆发的产物。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文学对于社会生活的依赖性,是符合唯物主义的观点的。当然,也有“歪曲”生活的反映。这些作品是否也是对生活的反映呢?回答是肯定的。不论是正确的反映或是歪曲的反映,都是人的头脑在反映生活过程中能动性的表现和结果。不过,只是这种“能动性”有所不同罢了。它与作家文学修养的高低、深入生活的程度乃至世界观都是有关的。但不能因为“能动性”有所不同,就否定“文学是社会生活的镜子”这句话的正确性,从而造成一些概念上的混乱。
第二:文学作品的优劣高下,是否真实地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生活,这需要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由群众,由历史来鉴定。实践证明,迫不及待地要找一找哪些人是“有问题的镜子”的制造者,从而如何如何,往往搞错,是要窒息文学艺术的发展的。当然,亦木同志恐怕没有此意。不过,他能从别人的一段话中引起“推理”,就不能保证没有人不从他这篇“有感”中受到“启发”,来舞枪弄棒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