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为“鹅牌”鸣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2-10
第3版()
专栏:

为“鹅牌”鸣叫
上海五和针织一厂有五十多年历史,它生产的“鹅牌”针织汗衫,深受人们欢迎。一九六三年,这个厂转向以生产外销产品为主。近年来,又增加了款式新颖、色泽鲜艳、穿着舒适的化纤交织产品,畅销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法国和日本等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样一个名牌产品,理应迅速发展。但是几年来,这个厂产量始终没有能够大幅度上升,远不能满足出口需要。
这个厂的生产能力是否到顶了呢?不是的。它现有设备还有较大的增产潜力,而且技术力量也是有基础的,完全可以通过挖掘潜力、革新技术、改造设备,来解决增产过程中的问题。是不是原料供应不足呢?也不是的。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产量不能大幅度上升呢?
主要是受到厂房场地的限制。这个厂初建于三十年代,公私合营后,有四十几家小厂并入,扩建了漂染车间,建设成一个针织内衣全能厂。二十多年来,年产量增长了一倍,品种更由一种增加到五十种,但厂房条件基本上没有改变。尤其是染整车间系砖木结构,经长年风雨侵蚀,车间顶层破烂不堪,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经常有朽木掉下来,遇到天气异常时,工人在车间里操作要穿雨衣,戴安全帽。为了解决危险房屋问题,从一九七二年开始,这个厂就向上级申请投资二百万元翻造厂房,但报告打了几十份,都是毫无音讯。目前染整车间,房屋既狭窄又危险,设备拥挤,由于屋面无瓦,天热时室内温度高达摄氏四十度。在这种条件下操作,对保证产品质量确有一定困难。
干部和工人万分焦急。他们认为,国家给这个厂花点本钱是合算的。他们算了一笔帐,如果国家投资二百万元,改建厂房六千五百平方米,六个月后就可以收回全部投资。扩建后,年产量可以增加一倍,每年可以为国家多积累资金五百万元,可以多创外汇七百七十万美元。
这件花本钱不多、收效很大的好事,为什么迟迟得不到解决?
上海杨浦区人民银行信贷科 薛志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