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阅读
  • 0回复

贯彻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保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2-11
第5版()
专栏:

贯彻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保证
中共四川省彭山县委中心学习组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我们彭山县委开始是认识不足的,把它看成只是理论界和上面的事。党的三中全会提出了“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并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这才引起我们的重视。经过学习和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坚持搞好这场讨论,是贯彻落实三中全会和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的关键。
(一)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推动我们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建立和健全了联系产量责任制。
一九七八年秋,县委召开干部会,研究小春增产措施。不少基层干部提出,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可否实行“包产到组,超短产奖赔”的办法。当时县委领导同志犹豫不决,怕犯错误。在总结会上讲:“各种办法可以试行,最好不要和产量挂钩”,“注意不要在原则问题上出偏差”。对于这个办法,感到心里没底。后来县委领导深入到几个公社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县委中心学习组结合学习真理标准的问题,对此进行了专题讨论。大家畅所欲言,争论很激烈。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意见:多数同志思想比较解放,赞成搞,说这是增产的好办法,有问题可在实践中改进和完善;部分同志主张稳一稳,看一看再说;少数同志不同意搞,说“这种包产到组、超短产奖赔的办法,过去已经批判过了,是右倾倒退,不能搞。”
针对不同认识,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实事求是地总结我县在责任制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县委有个主要领导同志说:“我们县黄丰公社禾乐五队,一九七七年就悄悄地实行了包产到组、超产奖励的办法,社员生产积极性高,干活进度快,质量好。一九七八年增产粮食三万多斤,每亩平均增产一百五十斤,大大超过了条件相同的邻近生产队。其它公社也有少数生产队实行这种办法,都取得了增产的好效果,并没有影响所有制问题。因此,我认为这种责任制可以试行,以后逐步完善。”这个同志的发言对大家启发很大,纷纷联系实际,对比分析,你谈体会,我讲认识,思想异常活跃。经过三天学习,大家以实践为标准,把思想搞通了,认识统一了,决定从小春开始试行这种办法。会后,县委领导和各公社领导普遍搞点,逐步推开。
实践证明,包产到组、联系产量计算报酬的办法是适合我们这里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贯彻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原则的一种较好的形式。它可以把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较好地结合起来,充分地调动干部和社员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行这种办法,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生产计划、产品分配的权利仍然归队所有,不存在核算单位下放的问题,根本不是什么右倾后退。这个办法实行后,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都非常拥护,行动积极。据统计,全县小春试行这种办法的占全县总队数的百分之二十五。大春生产时推行这种办法的队更多了,占全县总队数的百分之七十四。实践证明,实行这种办法,工效高,质量好,增产幅度大。如青龙公社七十六个队中,有六十四个队试行这种办法,小春粮食产量一九七九年比一九七八年增产百分之二十三点一。这样,就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决心,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坚决把农业生产搞上去。
(二)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认清了我国的阶级状况和主要矛盾的变化,保证了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
华国锋同志在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报告中,正确分析了我国阶级状况的根本变化和我国现在的主要矛盾。县委中心学习组在学习这个报告时,多数同志认为,报告中提出,地主阶级、富农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资本家阶级已不存在,今后不再搞大规模的政治运动,我们认为这是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但是我们对“实现四化是最大的政治”,不提“以阶级斗争为纲”又感到不好理解,少数同志担心这样搞是阶级斗争熄灭论,有时还把社会上出现的怀疑四项基本原则的倾向,误认为是不提阶级斗争为纲造成的。
为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我们在真理标准的学习中,联系实际,回顾、分析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以阶级斗争为纲究竟搞了些什么,后果又怎样。经过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过去一段时间以阶级斗争为纲,是作了违背客观实际的估计,满眼是资本主义,遍地是阶级斗争,批得干部提心吊胆,斗得群众心惊肉跳,出现了田边地角荒得种不得,多余劳力闲得做不得,群众生活穷得富不得的怪现象。这样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广大基层干部情绪消沉,思想上顾虑重重,工作上谨小慎微,得过且过,上下级之间、干群之间、干部之间关系十分紧张,极大地挫伤了干部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致使产量停滞不前甚至下降。用实践来衡量检验,我们深感再不能死抱住“阶级斗争为纲”不放了。
通过这样的总结、分析、对比,大家对阶级斗争问题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既看到阶级斗争已不是我国的主要矛盾,必须实行工作重点的转移,集中精力搞四化,努力把农业生产搞上去,又看到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不能丧失警惕。事实充分说明,认真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对于加深对三中全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坚定贯彻执行的决心,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进一步认清了三中全会以来的大好形势,增强了贯彻三中全会精神的信念。
党的三中全会以后,我县形势发展好,发展快,干部高兴,群众满意。但是,在县委中心学习组成员中,却有少数同志跟不上形势,当社会上出现“左”的和右的两股思潮干扰三中全会精神贯彻的时候,在一个短时间内分不清是非,特别是同“左”的错误思潮划不清界限,对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产生了怀疑和动摇。例如,把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归咎于党的方针、政策,说“如果不提解放思想,不强调发扬民主,就不会出现现在的混乱”;把前进中发生的问题一律归咎于宣传理论工作,说什么“理论问题弄不清,最好是少学点,少受骗上当”,“我们学理论是跟着转,经常上当,还是上管线,我管干”;如此等等。显然,这些错误认识不解决,就会直接影响着大家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因而三中全会的精神就肯定不能落到实处。
为此,县委中心学习组着重讨论两个问题:一、三中全会以来的形势是好还是不好?二、前阶段出现的问题是怎么发生的?经过讨论,大家在以下几点上统一了认识:第一,本着实事求是的观点,应当承认问题的存在,正视它,不回避它,只有这样,才能面对矛盾,想办法解决它。第二,我国已经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消灭了剥削阶级,但是阶级斗争还存在,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要正确处理好大量存在的人民内部的矛盾。第三,出现这些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林彪、“四人帮”推行极左路线的影响和恶果尚未完全清除,在思想上还不能摆脱许多条条框框的束缚,也有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第四,出现的这些问题,同粉碎“四人帮”以来在政治上、思想上、经济上发生的巨大变化和成就相比,仅仅是个支流问题。从彭山的情况看,三中全会后,我县的生产、工作和人们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贯彻三中全会关于农业问题的两个文件,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普遍反映有“六满意”,即:一、不再担心搞政治运动挨整了;二、搞生产的劲头更大了;三、生产队有了自主权,可以从实际出发,实行民主种田和科学种田了;四、不怕再有人来割资本主义尾巴了;五、由于正确评价了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并且纠正了基层干部和群众中的冤、假、错案,感到从此可以轻装前进了;六、中央决定摘掉改造好的地、富分子的帽子,并改定地、富子女成份,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为四化服务了。现在我县各条战线出现了新局面,就充分说明了形势大好。经过这样的讨论和对比,大家认识到,要坚持以实践为标准,而不能以僵化的头脑,来看三中全会以来的大好形势,否则就会把现象当本质,把支流当主流。
总之,我们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实践标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才能实现全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集中力量搞四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