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任延不奉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2-11
第8版()
专栏:温故知新录

任延不奉诏
胡申生
《后汉书·循吏传》中,记有一段任延“不奉诏”的故事。
任延多年来担任地方官,由于政绩灿然,在朝野上下很有声誉。后来,他被调到武威郡任太守。赴任之前,光武帝亲自召见他,戒之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
所谓“善事上官”,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好好侍候上级”之意。
按照常理,一个臣子听到皇帝如此倾心关照,难免受宠若惊,唯唯谢恩犹恐不及,但是任延却没有这样,一口回绝道:“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为什么呢?任延摆了至少三点理由:自古臣有忠、私之分,“忠臣不私,私臣不忠”,两者势如水火。“善事上官”很显然属“私臣”所为,这是其一;第二,“履正奉公”,为官的要遵循法度,报效国家,而“善事上官”显然与此相悖;第三,为臣的如果人人“善事上官”,就会造成“上下雷同”——上下厮瞒,官官相护的结果,这于皇帝和国家将都是不利的。
任延的这番答对,委婉而又坚决,既坚持了原则,表达了为国为民的忠忱之心,又向光武帝挑明了利害,可谓理直情切。光武帝毕竟是个有为之君,叹息道:“卿言是也。”
任延不奉诏的故事发生在一千九百多年前,但对我们今天还是有一定启示作用的。应该看到,林彪、“四人帮”那一套代表没落阶级的腐朽作风、官场恶习,至今在我们干部队伍中还有一定影响,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干部与干部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各式各样的“关系学”代替了党性原则,被古代的任延所不取的“善事上官”的做官秘诀,被少数干部接过来奉为圭臬,因此,在这里重温一下任延“不奉诏”的故事,对我们不会没有裨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