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阅读
  • 0回复

慎终如始,受制于法——新编历史剧《西出阳关》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2-12
第8版()
专栏:剧评

慎终如始,受制于法
——新编历史剧《西出阳关》观后
江心屿
吴启泰同志创作的历史剧《西出阳关》,由中央广播电视剧团搬上了首都舞台。这出戏以我国与古波斯以及世界各国人民源远流长的历史友情作为背景,通过波斯学者阿里罗斯被害的案情,以及与此案有牵连的肖梦臣、王勋两家人的不同命运和感情纠葛,着力描绘唐太宗李世民身为君王,受制于法,虚心纳谏,慎终如始的一个侧面。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比较贤明的封建统治者。他在几十年的天下纷争之中,以刀弓定天下,使他认识到人民的力量,明白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因此他对百姓采取一些让步政策。对内,他整肃法纲,纳谏听言,谆谆教诲百官要奉社稷之命、百姓之托,兢兢业业,慎终如始,推行了文治教化。对外,他不仅以武力驱逐外寇入侵,更注重于推行友好通商的睦邻政策。
《西出阳关》这出戏,在有限的篇幅里,塑造了唐太宗的形象,他有处九重之上,难察下情的自知之明;有纳谏听言,虚心请教的为君之理;懂得“不敢以情乱法,更不敢以私改法”的治国之道。但作者并没有神化他,戏里描写了李世民隐埋内心深处的帝王尊严。如恩烈将军不畏冒犯“龙颜”而指出他“陛下有罪,罪在不公”时,唐太宗勃然大怒,忘却了当年险些错杀当殿直谏他的宰相魏征的教训。又如,他本来也觉察到因肖梦臣告发镇守阳关的都督王宁在阳关古道刁难商客,重税盘剥,甚至伙同强盗,谋财害命的罪行,而受到王宁之子王文达的诬陷。但只因他听说肖梦臣隐瞒了他所打探的波斯学者阿里罗斯一事,便放下王宁破坏他外交西域的治国大事不顾,先查办起肖梦臣的“欺君之罪”来了。这些细节都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唐太宗李世民“朕即国家”的封建帝王思想。
综上所述,《西出阳关》这个戏跳出了过去描写商旅艰辛、生离死别的一些情节戏的窠臼,而注重了历史人物刻画,提出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赢得各国的尊重,必先是自身的繁荣强大,必先有达到这种繁荣强大的一条治国之道。
中央广播电视剧团的文艺工作者们,正是悉心理解了这个戏包含的深刻主题,掌握了剧中角色具体的心理动态,用自己辛勤的艺术再创作的劳动,在舞台上重现一千三百年前这一段引人入胜的历史。在这里唱出的不是“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凄凉悲腔,而是“西行酬壮志,万死不回头”的一曲壮歌。
当然,这出戏也还有可以进一步修改之处。譬如一开场,有些眉目不清,影响了人们对剧中人相互关系的了解。再有肖韵最后被王文达杀害的处理,有无必要,也值得推敲。从剧情来看,作者无非企图告诉人们,在这一条友谊之路上也同样洒着我国人民的鲜血,但是,具体到究竟是肖韵要牺牲还是要她随肖天赐回波斯,对体现主题更有积极意义,却是可以研究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