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坚持发扬与群众同甘苦的作风——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党委副书记李嘉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2-13
第3版()
专栏:

坚持发扬与群众同甘苦的作风
——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党委副书记李嘉玉
凌晨两点,由乌鲁木齐开来的列车缓缓驶进哈密站。从车上走下一位衣着朴素的老同志,夹在熙熙攘攘的旅客中依次检票出站。他就是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党委副书记李嘉玉。两年前,他曾是哈密地委书记。此刻,他轻装简从地走在旅客中,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目。
李嘉玉来到地委招待所,当即和地委主要负责同志商量了两天的工作日程,然后才睡下。
吃早饭时,食堂要给李嘉玉另做几样饭菜,他制止了。服务员端来一碗牛奶,他谢绝了。和往常一样,他和住招待所的人吃同样的饭,共喝一壶奶茶。这情景,又勾起了炊事员对往事的回忆:一九七四年李嘉玉刚到哈密时,逢上旱年,粮油歉收,人民生活困难。李嘉玉坚持在大食堂吃饭,在办公室住宿。炊事员老丁眼见他瘦成了尖下颏,便搞来一些肉,准备为他改善一下伙食。老李知道后,严肃地说:“我们是领导机关的食堂,可不能搞特殊啊!群众吃啥,我就吃啥。”那几年,逢年过节照顾领导干部的好烟好酒,他不要;超过群众定量供应的物品,他不受。李嘉玉经常因外出工作而错过了开饭时间,但他从来不去敲食堂的门,影响炊事员的休息,而是把平时多下的干馕用开水泡泡,一吃了事。想起这些往事,炊事员们感慨地说,老李如今地位变了,跟群众同甘共苦的作风一点没丢!
上午,李嘉玉给出席哈密地区牧业会议的干部作了一个有关农牧业的报告。他联系哈密的实际,讲得通俗有趣,许多干部听得入了迷。
下午,李嘉玉去石城子水库工地。地委有关部门派了一名民警跟车护卫。李嘉玉和气地对那位民警说:“这里没有多少事,你忙别的吧。”把民警打发回去了。这个水库,还是李嘉玉在哈密当地委书记时破土兴建的,如今已经提前竣工,并在抗旱中发挥了效益。李嘉玉心情十分兴奋,不顾连日劳累,兴致勃勃地登上七十八米高的混凝土大坝,同工人、技术人员攀谈了很久,鼓励他们认真做好收尾工作。
李嘉玉到哈密的第二天上午,来到花园公社作调查。三中全会以来,这个公社实行联系产量的责任制,调动了社员的积极性,去年夏粮比前年增产二成。而有的干部担心一部分社员分得多,冒了尖,就想把原先规定的奖励往下扒拉一些。李嘉玉听到这些情况后,心里很不安。他专门请来社、队干部和作业组长座谈,统一认识。他语重心长地对干部们说,这些年,群众让假话、空话哄怕了,害苦了,今后再不能干那种失信于民的事了。今年凡是实行“五定一奖”的作业组,该奖多少就奖多少,说过的话一定要算数!
李嘉玉在哈密的两天当中,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十分辛苦和劳累。地委的工作人员爱戴自己的老书记,悄悄地给他的房间放了四个金黄喷香的哈密瓜。李嘉玉外出工作回到宿舍,口干舌燥,抬眼望见桌上摆着的甜瓜,却动也没动,拎起热水瓶倒了一杯白开水喝。
李嘉玉严于律己在哈密是有名的。有一次,他同巴里坤县的领导干部踏着冰雪,到沙尔乔克公社一牧场检查生产。牧场干部背着他宰了一只肥羔羊,做了一盆香喷喷的抓羊肉端了上来。李嘉玉见了生气地说,“不吃!”牧场干部劝道,哈萨克族牧民有句俗话,“天黑时放走客人是件耻辱的事”,盛情待客是当地民族的习惯。李嘉玉耐心地对牧场干部说,兄弟民族的风俗习惯当然要尊重,可是干部下牧区就宰羊吃,这算什么民族习惯?今天我们干部领头吃集体一只羊,明天成千上万只羊就会从不正当的渠道流走,你们要刹住这股歪风啊!后来,他们要来一些馕,就着茶水充饥。这件事深深教育了在场的干部。
李嘉玉忙完工作已是傍晚时分。他谢绝大伙的热情挽留,要连夜赶回乌鲁木齐去。临走时,机关工作人员要送给他一麻袋哈密瓜,被他制止了;一些领导干部要去车站送行,让他给劝回了。他象来时一样,轻装简从,搭上一趟没有软卧的西去列车,消失在茫茫的夜色里……
机关工作人员看到李嘉玉当了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以后,衣食住行依旧这样简朴,跟人民群众依旧这样贴心,深受教育。他走后不久,中共哈密地委即制定了改进领导作风的八项规定,要求领导成员密切联系群众,艰苦朴素,自觉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本报记者 兰学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