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邓川古镇奶飘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2-14
第3版()
专栏:祖国新风貌

邓川古镇奶飘香
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的邓川古镇,后靠巍峨的云龙山,前临清澈的螺蛳江,水网交错,牧草丰茂。居住在这里的白族人民,早在明代就饲养乳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育出远近驰名的“邓川牛”,并以制作乳品特产——乳扇著称。
坐落在镇口的邓川奶粉厂,是解放后兴建的第一个乳制品工厂。每天清晨,工厂的汽车便分别到附近公社的二十七个收奶站,把社员交售的鲜奶及时运回,在一套国产现代化设备中经过高温消毒、真空浓缩和高压喷雾程序,加工成营养丰富的奶粉。二十年来,这个仅有几十人的小工厂,生产奶粉三百九十多万公斤,为国家创造利润四百四十多万元。用这笔资金可建设同样规模的七个半奶粉厂。从当地招收的少数民族工人,成长为熟练掌握乳制品生产工艺的技术工人,一批骨干已陆续调出支援新建工厂。农村的乳牛也从一九六○年的三千多头发展到八千多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农村发展乳牛和工厂增加奶粉产量增添了新的动力。去年,向奶粉厂交售鲜奶的七个公社,纠正了过去把自养乳牛当作“资本主义尾巴”来割的错误作法,调动了社员饲养乳牛的积极性,交奶量比一九七八年增加了百分之十三点四。走进奶粉厂,感到奶香四溢,生产热气腾腾。职工们在努力增产奶粉的同时,动脑筋,想办法,增加了麦乳精生产。去年,这个厂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奶粉产量比上一年提高百分之十九,各项质量指标超过国家要求,上缴利润三十四万多元,跨入了全省先进企业行列。
工厂办得好,鲜奶收购量增加,七个公社比一九七八年增加了十多万元收入,工厂农村皆大欢喜。
本报记者 张炳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