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友好精神 永放光芒”——越南革命者在大革命时期的广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2-14
第6版()
专栏:

“友好精神 永放光芒”
——越南革命者在大革命时期的广州
“中国革命和越南革命的关系真是:恩深、义重、情长。友好精神,永放光芒。”
这是胡志明主席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四十周年所写的一篇文章中说的。这篇题为《中国革命与越南革命》的文章还说:“越南和中国是两个相邻的国家,多少世纪以来就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然,中国革命和越南革命的关系也就特别密切,例如……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一九二五年),统一越南的各个共产主义组织成为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的会议(一九三○年),……都是在中国成立和召开;并且得到了中国同志的全力支持。”
今年是越南共产党成立五十周年。最近,记者访问了半个世纪前越南革命者在胡志明等同志领导下在广州从事革命活动的遗址,了解他们的动人事迹。
太和岗青山长埋忠骨
范鸿泰是越南北圻人,念过书也做过工,是越南光复会和心心社的成员。一九二四年六月十九日晚上,他扮成一个摄影记者,进入广州沙面的维多利亚酒店,向正在用餐的法国驻越南总督马兰,掷出两枚炸弹,炸伤了马兰。范鸿泰在陷入重围的情况下,纵身跳入白鹅潭,壮烈殉国。
他在事先写好的遗书中说:鸿泰“为越南四十兆(注:“兆”越文为一百万,四十兆即四千万)同胞牺牲,死不足惜;唯愿全世界洞察而救之,使越南民族得存在于地球上,则鸿泰当亦衔感于九泉矣”。
广州人民敬仰这位舍身救国的烈士,将他的遗体安葬于广州市郊二望岗,并作“越南范烈士墓记”。刻石立碑,树于墓侧。解放后,广州市人民委员会拨款重建陵墓,将范鸿泰烈士遗体迁葬于广州市北郊太和岗上。一九五八年四月新陵墓举行落成典礼时,范鸿泰的夫人和儿子范明月、越南劳动党代表高鸿岭和越中友好协会会长裴杞,专程从河内到广州参加。高鸿岭说:“范鸿泰烈士的英勇牺牲,激励了越南人民的斗志。”他还说:“广州市人民委员会重建范鸿泰烈士墓,是中越人民亲密友谊的又一个生动的例证。”
最近,记者怀着敬仰的心情来到太和岗。但见范鸿泰烈士陵墓和墓碑、墓记,屹立在苍松翠柏之中,绿树萦绕,风景幽美。虽然岁暮天寒,仍见不时有人前来瞻仰。
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成立
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中旬,胡志明同志由莫斯科来到大革命前夕的广州。据当时见过胡志明主席的老同志回忆,胡志明主席当时不过三十多岁,取名李瑞,他的公开职务是孙中山政治顾问鲍罗廷的秘书和翻译,实际上主要是团结教育越南青年,为建立越南的无产阶级政党而奋斗。
早在辛亥革命时期,广州就是越南流亡国外的爱国者的重要基地。一九一二年三月,潘佩珠等人在广州沙河中国人刘永福家中成立了越南光复会。潘佩珠的革命活动得到中国人民的支持。广州黄沙的一位女教师周柏玲,为越南爱国者提供食宿,倾囊捐助活动经费,并且不怕风险,帮助他们收藏枪支弹药。
一九二三年,胡松茂、黎鸿峰、范鸿泰等越南爱国志士在广州成立了表示一心忠于祖国、一心忠于革命的心心社。他们曾住在广州西关一位年近六十的姓朱的中国人家里。这位朱大爷和他的妈妈都同情流亡中国的越南青年,热情款待他们,亲如一家。
胡志明同志到广州后,吸收了心心社和光复会等组织中的优秀青年,组成了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这是越南第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有鲜明政治纲领、组织严密的革命组织。
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的核心是越南共产团,在成立初期只有九个人,由胡志明、黎鸿山、胡松茂三人领导。胡志明同志被选为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的负责人兼管宣传工作,胡松茂负责组织工作。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的会址设在文明路十三号。十三号三楼有一厅两房。前面的客厅作会议室用。客厅后面第一间小房子,就是胡志明同志居住和工作过的地方。这间房子面积不到六平方米,里面只有一张单人床、一张书桌、一个藤书架和一部打字机。
为了中越友谊,中国政府和人民按有关历史资料修复了胡志明同志当年在广州领导越南革命斗争时进行革命活动的旧址。目前,这一旧址由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保护管理。
青训班培育革命英才为了迅速培养越南革命骨干,胡志明主席一九二五年秋在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会址开办了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前后办了三期。
青训班主要的讲课人是胡志明、胡松茂等。胡志明主席讲的课程最多。他强调要把越南民族的爱国精神和工人阶级的彻底革命思想结合起来,强调要发动和组织工农。他把在青训班讲课的讲稿编成《革命之路》一书,用以教育越南人民。
青训班还邀请中国共产党的周恩来、李富春、陈延年、彭湃等同志和参加省港大罢工的工人同志去讲课。周恩来同志讲课时,由胡松茂翻译成越南文。黄文欢同志最近访问广州时,谈到他还记得他当年在青训班听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党委书记陈延年和中国农民运动领袖彭湃讲课的情景。
当时,越南青年到广州青训班学习是很不容易的。据广州的老同志回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海员工会曾经尽力帮助越南爱国者往返海防与广州。他们还协助越南同志,把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出版的书刊运进越南国内和越南侨民集中的地方。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和青年政治训练班会址的租金和活动经费,一方面靠胡志明等人的薪金和少数越南爱国商人和华侨捐款;另一方面靠中国共产党的资助。当时广东省政府财政厅长廖仲恺也给予了帮助。青训班不开伙,学员都到附近的中国共产党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里吃饭。黄文欢同志不久前参观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时谈到,他还记得越南学员有时跑到伙房吃他们爱吃的锅巴的情景。
青训班学员毕业后,大部分被秘密派回越南。他们深入学校、工厂、矿山和橡胶园,对工、农和学生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在全国各地建立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分会和工会、农会、妇女会、学生会等组织。青训班不少学员为越南革命英勇牺牲。许多学员为越南革命作出重大贡献。一九七九年去世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副主席阮良朋和目前在中国的黄文欢同志都是广州越南青训班的学员。从一九二五年到一九二七年,共有近三百名越南青年来到当时中国革命运动的重要基地广州。他们除了参加青训班外,还有一批人进入了黄埔军校学习。
越南共产党宣告成立
一九二七年四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胡志明同志曾一度被羁押,后随孙中山先生的军事顾问加伦和政治顾问鲍罗廷一道去苏联。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的总部也从广州迁到九龙。起初,他们同各方的关系都断了,生活和工作都十分困难。后来,他们通过当时广东省委组织部的一位秘书,恢复了与中国共产党的联系。随即得到了多方面的帮助,恢复了与越南国内以及同共产国际的联系。据这位秘书同志回忆:当时广东区党委代理书记是李富春同志,蔡畅同志也在区党委工作。李富春和蔡畅同志在法国时就认识胡志明同志,在广州时同他也经常有来往。蔡畅同志听说越南同志们的处境后,曾亲自到九龙一条小巷去看望他们。
当时九龙有些房东有一条规矩,非眷莫问(就是不带家眷就租不到房子)。为了帮助越南同志在九龙租到房子,广东区党委还派了一位中国女同志冒充越南同志的家属,同他们住在一起。
随着马列主义在越南的传播和越南工人运动和爱国运动的开展,在越南北部成立了印度支那共产党,在越南南部成立了安南共产党,新越革命党也改组为印度支那共产主义联盟。
一九二九年胡志明同志从泰国到了香港。一九三○年他受共产国际委托,在香港召集越南国内领导干部研究越南三个共产主义组织的合并问题。同年二月三日,他们在同香港隔海相望的九龙举行了建党的会议,决定把三个越南共产主义组织统一起来,正式宣告越南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参加了越南共产党这次成立会议,并且在会上致辞,表示祝贺。
风云变幻,物换星移,五十多年过去了,大革命时期在广州并肩战斗的中越两国同志多数已经牺牲或去世。但我们中国人民是尊重和珍惜中越两国革命前辈这一段闪耀着动人的革命情谊的历史的。
最近,我在广州北郊瞻仰范鸿泰烈士墓时,在墓前遇到一位梳着越南发髻的、五十来岁的越南妇女。她眼含泪水,在烈士墓前徘徊。我在心里问,她在想些什么?她为什么哭呢?她是在悼念先烈,怀念故国,想念灾难深重的亲属同胞,还是为中越昔日“同志加兄弟”的关系恶化到今天的地步而悲痛?黄文欢同志最近重访广州时为《南方日报》写了一诗,诗中的感情同这位越南妇女也许有相通之处吧!?诗共四句:(附图片)
顺路南行访五羊
情弥亲密义弥彰
原来同志加兄弟
越秀山高珠水长
新华社记者 陈思
一九二四年在中国广州沙面舍身行刺法国驻越南总督的越南烈士范鸿泰之墓。
在广州的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和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旧址。
新华社记者 陈思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