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漫评《集邮六十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2-20
第5版()
专栏:

漫评《集邮六十年》
张盛裕
姜治方的《集邮六十年》,在《湘江文艺》一九七九年第八期和香港《文汇报·百花》周刊分别连载后,在读者中引起了广泛的注意。
这部用章回体形式写的长篇回忆录,通过对作者在国内外集邮经历的记叙描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六十年来的时代变迁。它涉及广阔的历史背景和众多的风云人物,史料翔实、丰富,文笔洗炼、俊逸。这位集邮家坚毅的性格以及他那锲而不舍的事业心与爱国精神感人至深。
《集邮六十年》是一个集邮家集邮故事的生动集锦。作品的开头就引人入胜,不但写了姜治方童年时代许多有趣的集邮故事,而且把当时的环境和背景描写得相当生动,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回到军阀混战的动荡年代和大革命洪流的峥嵘岁月中。他在日本、欧洲留学和工作二十余年,作品既写了他在集邮市场上看到的异国风光与习俗,也写了欧洲集邮者在希特勒铁蹄下的悲惨遭遇,以及他在参观全世界最珍贵的一枚邮票时无比激动的心情。为了求获华邮珍品,他奔波跋涉于欧亚的港口、码头、城市和乡村,同形形色色的人物打交道,既有意外收获的欢快,也有上当受骗的懊伤,其间经历有的很富有戏剧性。他为了寻找一枚万寿再版九分新票,以配全这套万寿珍品九枚票,二十多年来四处求索打听,最后终于在一位邮友家获得。他说:“当我拿着这枚万寿九分新票反复欣赏时,其喜悦之情,真不下于哥仑布发现了新大陆。”汇涓流成海,采百花成蜜,姜治方的珍贵邮集,便是这样苦心孤诣地搜集而成的。中外集邮家对他的邮集评价甚高。夏衍称之为“海内首屈一指”,日本著名集邮家水源明窗感叹道:“从来没有看见过一个人收藏有如此丰富的大龙邮票”。这便是我们时代一个最动人的集邮家的故事。
《集邮六十年》是目前我国有关集邮方面史料最丰富的一部著作,它不仅对研究我国邮政发展史有着重要价值,而且对研究我国近代史、革命史和文学史,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因为作品在叙说这位集邮家的经历时,也涉及到某些重大历史事件。例如写了姜治方和他父亲流亡日本之前,参加南昌起义失败的经过,其中就写到他和党的领导人周恩来同志等的接触,这些细节的描写是很感人的。作品中还写了不少的文学家、艺术家,有的只寥寥数笔,却很传神;有的记载颇详,使人感到其趣闻轶事、音容笑貌跃然纸上。例如作品中多次写到夏衍同志,这是因为夏衍同志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同时又是一位著名的集邮家的缘故。作品中对他和夏衍同志的集邮交往与友谊,描绘得有声有色。
题材的新颖别致,画面的摇曳多姿,学术性、文学性兼而有之,是作品独具的特色。作者以其非凡的集邮经历为主轴,巧妙地运用交叉描述、插叙、倒叙等艺术表现手法,把前后数十年,纵横几万里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所作所为,象谈家常、讲故事般地娓娓道来,令人神往。记忆力的惊人,观察力的细微,笔调的诙谐和有幽默感,驾驭文字能力的熟练、轻巧,尤其是这位集邮家持之以恒、矢志不移、六十年如一日的精神,使作品闪现出艺术的魅力与光彩。日本出版的《中国集邮》杂志,将《集邮六十年》译成日文转载,并在编者按语中给予高度评价。
邮票乃方寸之物,可谓小矣。写集邮题材的作品,能为四个现代化建设服务吗?《集邮六十年》发表以后,姜治方收到大量读者来信,河南省商丘县陈固公社西守营学校中二班全体学生在信中这样写道:通过对您的回忆录的阅读,使我们学习到了在书本上找不到的东西,了解了当时社会的复杂和您在那种时代中不顾任何艰难曲折,以崇高的理想与抱负,坚持集邮的思想境界,在今天向四个现代化宏伟目标进军的新长征中,我们正需要以您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去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去学习,去工作,去攀登新的科学高峰。作品的社会效果表明:姜治方在他异常丰富的集邮生涯中所表现出来的奇特的性格力量,可以感染、激励人们向上,陶冶坚强意志,培养高尚情操,去从事和追求一种伟大的目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