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发展外贸 促进“四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2-21
第2版()
专栏:

发展外贸 促进“四化”
本报评论员
搞好“四化”建设,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闭关锁国是难搞“四化”的。不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不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不努力扩大对外贸易,一个国家的经济和技术就不可能迅速发展。我们搞“四化”,当然要立足于自力更生,但也必须重视利用外国资金、技术和市场,两者相辅相成,利用外力恰恰是为了增强我们自力更生的力量。
引进先进技术,进口必要的设备,必须有足够的支付能力。支付能力的基础是千方百计地扩大出口。一九七九年,外贸的收购额和出口额都超额完成任务,成绩是可观的;今年的外贸出口收汇计划,增长幅度比工农业生产总值的计划增长幅度大一些。对此,有人有点信心不足。其实,目前我国外贸收购总额只占工农业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五左右,比重很小,而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百分之十以上。应当说,我国发展外贸的潜力是很大的。建国三十年来,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具备一定的基础,科学技术也有一定的发展,粉碎“四人帮”后的三年,在拨乱反正、百废待举的过程中,外贸尚能有明显的进步,现在政治、经济形势越来越好,我们应当有足够的信心把我国的外贸事业加快发展起来。
在新的起点上,劲往哪儿使?总结以往经验,必须在超、挖、挤、让、活字上大做文章。
超,就是要力争超产,扩大出口。我国的出口额近几年虽然有很大的增长,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到世界出口总额的百分之一,这同我们的国际地位很不相称。所以,凡是国外有销路的商品,都要在超字上下功夫。有些国家和地区面积不大,人口不多,资源很少甚至没有资源,但出口额并不低,有的还能搞出几个“世界第一”的出口商品来。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只要想方设法,艰苦奋斗,逐步搞出一批打得响的出口商品,是完全可以办到的。我们要胸怀大志,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按照国际市场的要求,拿出一批有竞争能力、收汇大的骨干商品和名牌商品。各部门、各地区可以来个比赛,看谁走在头里,看谁贡献大,看谁为国多争光!
挖,出口货源是扩大出口的基础,一定要广开门路,挖掘货源。光是坐在办公室里算账,出口货源往往等不够;如果迈开双脚,深入实际,勤于调查,采取有效措施,出口货源就多了。在我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各种矿产,五谷杂粮,飞禽走兽,花鸟鱼虫……都能出口。只要认真抓,有的不一定要花多少投资,就能多出口,多收汇。
挤和让,主要是处理好内贸和外贸的关系。象我们这样的大国,国内有巨大的消费量,不提倡挤一点,让一点,就可能没有多少东西可以出口。挤、让,并不是不顾国内市场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对国计民生关系大的物资,必须在各地区、各部门反复协商的基础上,坚持实行限量出口的原则,除此之外,就要尽量多挤一点,多出口一点。这几年,依靠多出口,不仅换回了先进技术和装备,还换回了相当数量的同改善国内市场供应直接、间接有关的重要物资。挤得对,让得好,可以促进内外交流,活跃国内市场,可以促进我们千方百计增产节约,挖掘潜力。在这方面,要有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的全局观点,做到内贸外贸相互促进。
活,就是要把生意做活。近两年,我国对外贸易在活字上是下了功夫的,是有成绩的。但现行的外贸体制以及与之有关的经济管理体制,还有不适应我们把生意做活的地方,因此必须加以适当的改革。由于外贸体制同国民经济的其他体制紧密相连,改革要持积极慎重态度。有些看准了的事情,就要有所突破,在改革上先行一步。
发展对外贸易的道路宽广,大有用武之地。胜利属于不畏艰难,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的人们。让我们振奋精神,鼓足干劲,争取在不长的时间内,使我国的对外贸易事业有一个较大较快的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