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解决木材短缺的重要途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2-22
第3版()
专栏:工作研究

解决木材短缺的重要途径
我国是个少林国家,一方面木材供应十分紧张,一方面浪费惊人。解决木材短缺的重要途径是:大搞综合利用;提倡节约代用;加工工业要统一管理。
木材是国家建设的重要材料,又是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资。但是,建国三十年来,我国木材的增长速度,大大低于其它主要产品(如钢铁、煤炭)的速度,因此,不管是国家建设还是人民生活,都感到木材供应紧张。木材成了国家建设中的短线。
我国是个少林国家,森林覆被率只有百分之十二点七,大大低于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平均数。过去,由于我们对森林资源保护不够,不少地方森林资源减少或消失,不少老林区出现了砍伐过量的现象。伊春林区每年采伐量超过生长量一倍半,南方一些林区在通公路的地方,不得不采伐中龄林,有些林业局的资源已濒于枯竭状态。所以,木材短缺问题,不能依靠继续扩大采伐量来解决。
怎么办呢?现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大搞木材综合利用和节约代用。
发展木材综合利用有着广阔的前景。如果按年生产五千多万立方米木材估算,约有采伐剩余物(枝丫、木截头)一千万立方米;若以年木材总产量的一半进锯加工利用,则有加工剩余物(边皮、木截头、刨花等)五百万立方米左右。以上两种剩余物,目前我们只利用了大约一百万立方米,不到总量的百分之十。如果我们用这两种剩余物的一半来生产纤维板,则可生产二百二十多万吨,能顶一千一百多万立方米木材。
从经济上看,建一个年产两千吨以采伐和加工剩余物为原料的纤维板厂
(它的设备我国已能成套生产),约需投资二百万元,建二十个厂也才投资四千万元,年产四万吨纤维板,相当于二十万立方米木材的利用;而建一个年产二十万立方米木材的林业局,则需投资五千至六千万元。所以,开展木材综合利用,不但能节约森林资源,而且投资少、见效快,是解决木材短缺问题的一条途径。
我国搞木材节约代用的潜力也很大。例如,木材经过干燥以后,它的使用寿命比湿材高五至十倍;防腐处理后的木材,可延长使用期二至五倍。这两项工作,目前我们都没有很好地抓起来。又如,许多木材加工厂采用厚锯条制材,把好材变成了锯末。据估算,全国只要把锯口压缩一毫米,每年就可节约二十多万立方米木材。木材代用的办法也很多。如用柳条制品代替木材,用轻烧镁代木,钙塑箱代木,水泥电柱代木,等等,只要国家加以提倡和扶持,各项工作跟上去,每年节约几百万立方米木材,不是办不到的。
木材综合利用和节约代用,在许多工业发达的国家,早已成了节约木材的一项重要措施。长期以来,我们一些同志只顾砍木头,究竟利用了多少?用得合理不合理?很少过问。以致造成一方面木材供应相当紧张,另一方面又浪费严重。这种现象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当前,我国的木材加工工业缺乏统一管理。如北京市的木材加工企业(车间),分属于物资、建材、建工、房管、二轻、一轻、冶金、纺织等八个部门、十二个区县以及中央在京单位的二十多个口领导,加工剩余物由各单位自行处理,无法集中综合利用,大部分被烧掉了;分散经营造成加工设备和人力上的浪费,又不利于木材的科学保存、节约代用工作的开展,造成原木变质降级等。我们应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试行)》“关于城市木材加工企业,实行集中加工,统一供应”的原则,对现行的木材加工管理体制进行调整、改革,制订出有利于木材综合利用、节约代用的办法,有效地解决木材短缺问题。
国家物资总局
刘颂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