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疑似之迹,不可不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2-22
第5版()
专栏:

“疑似之迹,不可不察”
任牧辛
表面上相似的事物,本质上绝然不同。这种情况是很多的。给人教训最深的,莫过于林彪、“四人帮”一伙的表演。表面上,他们是“革命”的英雄,“高举”的旗手,骨子里却是一伙地地道道的反革命。
《吕氏春秋》有一篇叫《疑似篇》,其中有一段话说:“使人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也。玉人之所患,患石之似玉者。相剑者之所患,患剑之似吴干者。贤主之所患,患人之博闻辩言而似通者。亡国之主似智,亡国之臣似忠。……”有些石头看来象宝玉,有些劣剑看来象名剑,有些夸夸其谈的人看来象是很有学问,这种情况往往容易使人迷惑。由此,作者得出一条结论:“疑似之迹,不可不察”。遇到那些看来相似的东西,不要轻易地给它们“划等号”,而是要认真察一察。“察”,就是要调查研究,就是要作具体分析。
譬如,有人把群众对一些干部搞特殊化的批评,同林彪、“四人帮”整老干部的罪恶行径混为一谈,说什么这都是“矛头指向领导干部”的。这种说法就是没有进行起码的分析。
林彪、“四人帮”把老干部说成是所谓“民主派”、“走资派”和“党内资产阶级”,凡是不跟他们走的,统统要搞掉。广大群众认为,老干部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骨干,当前,在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方面,更需要他们发挥重要作用。至于有些同志在生活中搞特殊化,严重地脱离群众,损害党的威信,也损害了领导干部的威信,当然应该反对。群众反对的不是老干部,而是反对存在于一些同志身上的不正之风。这怎么能同“四人帮”的反动政治纲领扯到一起呢?
林彪、“四人帮”对待老干部是“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他们造谣诬陷,上纲上线,打棍子,扣帽子,无所不用其极。当前,群众对一些干部的缺点和错误,即使是比较严重的错误,也还是坚持实事求是、与人为善的态度,帮助他们认识和改正,以便取得群众的谅解,更好地为党工作。这同林彪、“四人帮”对干部一棍子打死的办法,是根本不同的。
林彪、“四人帮”要把大批老干部打倒,目的很清楚,就是要篡党夺权。这是他们反革命阴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大群众对一些干部搞特殊化不满意,提出批评意见,是“恨铁不成钢”,是对党的爱护,对我们事业的爱护。尽管从表面上看来,群众的批评,有时候也很尖锐,很激烈,但是,这种批评的目的同林彪、“四人帮”的反革命目的,有着根本的区别。
由此可见,把这两个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事物相提并论,混为一谈,显然是错误的。
《疑似篇》上还有一段话说:“察之必于其人也。舜为御,尧为左,禹为右,入于泽而问牧童,入于水而问渔师。奚故也?其知之审也。”你看,要把相似的事物分辨清楚,就要找那些熟悉这类事物的人。虽然是象尧、舜、禹这样贤明的人也不例外。让他们三个人同乘一辆车子,舜作驭手,尧在左边指导,禹在右边当参谋,问路也要找牧童,过河还要问渔夫。因为,在这些问题上,牧童、渔夫比他们熟悉得多。
打着批评干部特殊化的幌子,企图把水搅混,这种别有用心的人确实有。这些人多半是林彪、“四人帮”的残渣余孽。他们夸大其词,煽动挑拨,甚至无中生有,造谣惑众,唯恐天下不乱,必须引起人们的警惕。然而,绝大多数群众对于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是有正确的态度和看法的。对群众批评干部特殊化持有异议的同志,是不是可以找一些群众谈一谈,听听他们对这个问题是怎样看的,怎样想的,然后再来下判断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