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莫斯科打的是什么算盘?——评苏联的“缓和”攻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2-22
第6版()
专栏:

莫斯科打的是什么算盘?
——评苏联的“缓和”攻势
本报评论员
莫斯科最近通过某些外交渠道放出空气,暗示苏联不久将从阿富汗撤走一部分占领军。与此同时,苏联的领导人和宣传机器起劲地高唱“缓和”的老调,说什么“缓和的事业还存在着”,要“克服再度使国际关系暗淡下来的紧张局势”,反对“利用阿富汗事件破坏缓和”,仍要“沿着和平……的道路前进”,云云。莫斯科的这种“缓和”攻势,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注意。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在克里姆林宫争夺霸权的百宝囊中,扩张与“缓和”向来是它同时并用或交替使用的两手。苏联在入侵阿富汗之前,为了转移世界各国的视线,就曾竭力散布“缓和”的烟幕,大肆宣扬它从东德撤退部分驻军,表示愿意减少部署在西部地区的SS—20导弹,鼓吹“世界现在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军事缓和”,还在联合国大会中提出所谓“在国际关系中不容许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倡议。一时之间,苏联似乎成了高举“缓和”大旗的和平天使。就在它大举出兵侵占阿富汗的时候,苏联也没有丢弃“缓和”的旗帜,照样宣传苏联的“缓和”方针“不可动摇”。如今苏联自以为在阿富汗站住了脚,就觉得更有必要发动一场“缓和”攻势,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但是,人们只要稍为想一下,就会明白莫斯科打的是什么算盘。
苏联领导人尽管自称他们在入侵阿富汗之前曾经“考虑了整个情况”,也就是说充分估计了这个行动的后果,但全世界对阿富汗事件反应之强烈,抗议之坚决,要求从阿富汗撤军的呼声之高涨,显然出乎莫斯科的意料。勃列日涅夫集团成了千夫共指的孤家寡人,日子很不好过。他们迫切需要在全世界面前装出一副爱好和平的样子,以改变一下自己的丑恶形象,摆脱极端孤立的处境。这是莫斯科“缓和”攻势的目的之一。
联大紧急特别会议的投票,伊斯兰国家外长特别会议的决议,西方各国的普遍谴责,表明极大多数国家都采取了反对苏联入侵阿富汗的严正立场。但是,苏联领导人觉得还是有空子可钻,一直在玩弄挑拨离间的诡计,一会儿责骂这些国家“充当侵略者的帮凶”,一会儿又表扬那些国家“持克制和清醒态度”。现在,他们看到某些国家对“缓和”仍然抱有某种幻想,就力图加以利用,设法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进行分化拉拢,以削弱和瓦解反对霸权主义的共同阵线。这是莫斯科“缓和”攻势的目的之二。
由于对阿富汗的侵略行动,苏联受到了许多国家的制裁。过去苏联通过同西方国家搞“缓和”,得到了不少好处。它不仅借此麻痹西方,而且利用西方提供的资金、技术、设备、粮食来弥补自己的弱点,增强经济和军事实力。对于西方国家的制裁措施,勃列日涅夫等人尽管竭力装得满不在乎,却也掩不住心中的焦灼。苏联领导人最近一再强调东西双方都需要“缓和”,就无非是想要打消国际上的制裁行动。这是莫斯科“缓和”攻势的目的之三。
苏联入侵阿富汗不仅仅是为了控制阿富汗,扩大一块地盘,而且企图进一步南下,从东西两翼扩展,进入印度洋。它需要取得时间,在阿富汗稳住阵脚,徐图来日之计。这是莫斯科“缓和”攻势的目的之四。
在苏联侵略军正对阿富汗人民进行血腥屠杀的今天,莫斯科的霸权主义者居然大搞“缓和”攻势,这是对世界舆论的极大嘲弄。
苏联入侵阿富汗是一种明目张胆的侵略行为,它大大加剧了国际紧张局势,同“缓和”是根本不相容的。正如西方报刊所指出的,“苏联野蛮地侵入阿富汗,缓和垮台了。”苏联拒不认错,更不保证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却让其他国家同它去搞“缓和”,这不是等于要别人承认它肆意武装干涉和侵略一个主权国家是可以容许的吗?
苏联无视联大紧急特别会议要求它立即全部从阿富汗撤军的决议,坚持对阿富汗的军事占领,即使它玩弄所谓部分撤兵的花招,也丝毫改变不了它占领阿富汗的处境。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却让其他国家同它去搞“缓和”,这不是等于要别人承认它对阿富汗的长期军事占领合法化吗?
苏联继续向阿富汗调兵遣将,加紧威胁巴基斯坦和伊朗,而且还在印度洋地区进一步增强军事部署,摆出了伺机而动的战略态势。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却要其他国家同它搞“缓和”,这不是等于要别人接受它可以一面搞“缓和”、一面搞扩张的荒谬逻辑吗?
莫斯科决策者的算盘可以说是打得十分如意,但是他们要想使人上当恐怕并不那末容易,因为他们给予全世界的教训实在太多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