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谈谈所谓“不要回到冷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2-23
第6版()
专栏:述评

谈谈所谓“不要回到冷战”新华社记者彭迪
在美国流行一种说法,叫做“不要回到冷战,否则有损缓和”。这种说法固然表达了许多人反对出现国际紧张局势的愿望,但同时也反映了一些人对于当前世界局势紧张的现状估计不足。
其实,现在的国际局势根本不是什么从缓和回到冷战的问题,在世界舞台上,不仅冷战的阴风刺骨,而且早就是热战的火光逼人。刚刚过去的七十年代就是以苏联坦克隆隆开进捷克斯洛伐克之后开始,而又以苏联坦克隆隆开进阿富汗而告终。在这期间,苏联,加上它的古巴雇佣军和越南代理人,越来越肆无忌惮,入侵非洲,入侵中东,入侵南亚,入侵柬埔寨,一系列国家的主权被践踏,国土被蹂躏,政府被颠覆,人民被残杀。苏联的霸权主义在那里得逞,那里的人们就国破家亡。这种情景同一九三一年的“九·一八”,一九三六年的“阿比西尼亚”和一九三八年的“苏台德”等侵略事件相比,也毫无逊色。倘若这些都不能算作是冷战或热战,甚至把它还说成是“缓和”,那末,究竟什么才是冷战或热战呢?
这次苏联悍然出兵侵占阿富汗,总算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震动,用《纽约时报》的说法:“几天之内,这里(华盛顿)的情绪大变”。从卡特总统到街头群众,从军政领导到国会议员,大家都在纷纷议论,对苏联表示强烈的义愤,并且对当前局势提出了许多新的看法。他们认为:第一,对苏联的侵略野心和冒险能力决不能估计不足。美国当局第一次明确指出,向苏联提供粮食、贷款、技术、设备等办法满足不了苏联侵略扩张的胃口,只能养虎贻患。第二,对美国抗衡苏联的能力不可估计过高。美国三军的高级将领第一次公开承认,美国的军事实力在许多方面已经落在苏联之后,必须急起直追。第三,八十年代是危险的十年,特别是前五年,苏联有机可乘,可能得寸进尺,导致大国军事冲突的危险性更大。第四,长期以来美国既定的战略安排是准备同时打“一个半战争”,现在面临苏联全面争夺优势,到处蠢蠢而动,美国要准备在许多地区同时打几场战争。第五,美苏战略重点都在欧洲,但首先告急的可能在欧洲之外的地区,特别是中东、南亚、波斯湾、印度洋一线,美国需要采取紧急措施,包括准备使用武力抵抗苏联继续南下。
引人注目的是,在这种咄咄逼人的形势之下,美国一向主张的所谓美苏关系“既竞争、又合作”,半斤五两,不分主次的平衡论,似乎多少有些触动。国防部长布朗在最近对记者发表谈话时就说到,即使苏军从阿富汗撤退,美苏关系要恢复到原来的老样子,大概是不大可能了。
但是,阿富汗也好,柬埔寨也好,毕竟不在“欧洲中心”。再加上苏联在拿下阿富汗之后和采取下一个冒险行动之前,照例需要施放一通“缓和”烟幕弹,以争取时间,巩固阵地,麻痹人民和分化其他国家。现在它又在大奏“缓和”催眠曲了。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至今仍有一些国会议员、专栏作家和政界人士主张对苏联侵略的严重性不要估计过分,不要反应过头,不要“回到冷战”。有人甚至把苏联侵略阿富汗说成是“出于安全考虑而采取的防御行为,并无南下之意”,如此等等。至于一些不愿当兵的青年学生,当然是赞同这种观点的。看来,“不要回到冷战”的说法还有它的市场。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已有前车之鉴,多年来现实生活又提供了不少反面教训,把当前烽烟四起的世界看成是缓和的时代,把抵抗侵略的行动说成是恢复冷战,这究竟对谁有利?在这关键的历史时刻,想想这些问题,开展一番讨论,也许是有益的。
(新华社华盛顿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