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苗岭林区话苗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2-24
第2版()
专栏:

苗岭林区话苗杉
翻越红军走过的老山界,我们从南加木材水运站乘机帆船沿清水江东下,在贵州省锦屏、天柱二百余里水路上,只见两岸杉山层层,绿浪翻腾。这就是著名全国的“八年杉”和“十八杉”的故乡——苗岭林区的黄金地带。
苗岭林区人民早就靠苗杉营生,旧时代,当地苗侗人民曾把苗杉比作林海的“黄金”。这里的苗侗人民有个习惯,每当生下儿女,便种下数十株苗杉,十八年后儿女长大,苗杉也已成材。儿女的婚姻费用便有了着落。因此,这一带的苗杉又以“十八杉”著称。前些年,经过科学培育,又培育出一种八年就能成材的速生杉木。
人们长期经营苗杉是有缘由的。天柱县林业局营林股的同志告诉我们:苗杉除具有杉木所共有的纹理通直、结构均匀、材质轻韧、生长快、用途广、产量高的优点外,还有经久耐腐,树干匀称的特点。据记载,早在明清两代,苗杉就曾运到北京、洛阳等地建造宫殿,畅销全国各地。
但是,在旧社会,反动统治阶级勾结木商任意摧残山林,乱砍滥伐,致使清水江沿岸几百里的苗杉几乎砍伐殆尽。解放前夕,锦屏、天柱两县森林面积仅剩两百万亩。
解放后,苗杉得到了新生。随着林业生产的不断发展,苗岭林区涌现出很多不辞辛苦的育林人。王佑求是锦屏县魁胆大队林场场长,著名全国的造林模范。他从十六岁开始栽杉,一辈子和杉木打交道,今年六十七岁了,积累了一整套造林经验,被人们誉为“杉木王”。一根杉树,从选种、育苗、炼山、整土、栽杉到薅修、抚育、成林、成材,需要付出极大的劳动。王佑求有句名言:“要想杉木大,三年不离锄头把;要得杉木钱,就得和杉木眠。”王佑求带领青年们成年累月战斗在山林间,建场十五年来,他每年平均出工都在三百多天以上。由于他们的长期苦战,魁胆大队二千九百多亩荒山全都栽上了杉树,如今半数以上已经成林成材。孟寨大队林场场长王详庆,今年七十四岁了,他一辈子就迷在杉树上,仿佛他的一生除了吃饭、睡觉,就是造林。杉木一般二十年左右才能砍伐,他亲手造的林子已砍伐过三次了,如今全大队的荒山全都绿化了,他还要守在林场管林子。
经过三十年来的经营,苗岭山区的锦屏、天柱两县森林面积已达到三百六十四万多亩,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四;人工造林一百八十八万多亩,迹地更新二十四万一千多亩,封山育林六十多万亩;向国家提供木材三百三十八万多立方米,林业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之四十以上。这些数字,无可辩驳地说明两县林业事业所取得的可喜成绩。现在,苗杉的足迹遍及全国,鞍钢等一百三十个重点建设单位,都直接到清水江两岸调运过苗杉。
罗永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