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阅读
  • 0回复

过柔则靡——歌唱风格杂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3-01
第8版()
专栏:听乐札记

过柔则靡
——歌唱风格杂谈
李 凌
音乐艺术也和其他艺术一样,从风格来说,有刚柔之分。刚,是指那些比较雄伟、豪放、率直、爽朗的艺术风格;柔,则是指那些比较蕴藉、纤细、柔美的艺术风格。我们需要刚健、豪放的音乐,也需要抒情、优美的乐曲,这是音乐艺术的一个整体。
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处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当其要求解放时,大声怒吼、呐喊。因此,自“五四”以后,我们的歌曲,在风格上要求以雄壮、尖锐、泼辣的战斗风格来反映人民的意志,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但在这同时,我们也创作了不少如《渔光曲》、《日落西山》、《夜半歌声》、《教我如何不想他》之类比较含蓄、优美的东西。解放后,象《洪湖赤卫队》、《红珊瑚》、《红霞》中的有些选曲,也是抒情性较强的作品。这说明群众不仅需要刚健的作品,也十分喜爱柔美的歌曲。打倒“四人帮”后,各种风格的歌曲争相涌现,歌坛更是呈现一片新的气象。但是,目前在歌唱风格上,也存在着一种不良的倾向,这主要表现在从模仿“流行歌曲”的唱法开始,过分地追求柔弱、轻佻的演唱风格。所谓“流行歌曲”或“时代歌曲”,最早出现在欧美及日本的舞厅,大约在三十年代初期传入中国。歌曲内容多是抒发享乐、腐化的思想情绪,曲调虽采取一些民间音调的特点,但加以歪曲,唱得颓废、消沉,有些唱得油腔滑调。对于这种歌曲和唱法,在当时,许多严肃的艺术家就是抵制的。
但是,由于这十多年来,人们只能听到一种“高、硬、亮”的歌声,加上缺乏鉴别力,突然听到这类歌曲和歌声,就容易感到新奇,一时流传开来,这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我们有些歌唱家,看到有一部分群众的一时兴趣,对这类歌风比较迷恋,就去模仿那些“流行歌曲”的演唱方法和风格,这就值得警惕了。
艺术上有这样的话:“过刚则直,过柔则靡”。我们需要含蓄、委婉、清新、柔美的东西,但要有个限度。清丽,要清而不佻,丽而不缛,不能一味贪求柔弱,过分妍冶,因此放弃自己原来的歌唱风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