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模范团员孙绪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6-14
第4版()
专栏:红榜

  模范团员孙绪亭
卢树义
团员孙绪亭是东北松江省东宁惠民油房的打油工。这个工厂在东宁说起来很重要,全街各屯都吃着这工厂制出来的豆油。全厂有三十多名工友,干的都是那么起劲,孙绪亭是当中最积极的一个。所以在今年“五一”节全县工人劳模大会上,得到头等模范的光荣称号,带上了大红花。
一、不怕水凉
今年二月间,东宁街上停电了,要二、三十天才能恢复,因此,全街豆油供给,就发生了困难。厂方号召将本厂的大汽炉修复起来。孙绪亭首先响应了这一号召。但他一开始就遇到了困难:要使锅炉有水用,需要把水井修理好。然而那时井口都冻了,需要下到水里去才能按上水笼头;可是谁也不敢下去。孙绪亭为了早日完成任务,不怕困难,把衣服脱下来下到水里把水笼头按上了。但是有些水笼头不好使,一开水门,水就很急的流出来,在地上一会儿就冻了。又没有什么东西堵水笼口。若是不堵住的话,不但豆子受损失,就是活也没法干。水哗哗的向外一个劲的直流。大家都没办法,孙绪亭一看没什么东西堵,就把自己新棉衣从身上脱下来,把水笼口塞上。
二、改进打油榨
工厂里的工具少,所以作工分两班。孙绪亭分在晚班。日班使的油榨出油少,但谁也没想出什么办法改进它。孙绪亭那班却使着一个好的油榨。他知道了这个消息,就把油榨调换过来了;他那班使那个不好使的榨来工作。为了使这个榨也能和好的一样出油,他下了些功夫,工作的时候老是瞅着油榨:为什么少出油呢?到了休息的时候,他也研究着油榨的毛病。结果他看出油杠太短,用不上劲。到休班的时候,他不去睡觉,自己找了一个大铁杠,费了两天工夫,作出一个新油杠。经过一夜的试验,很好使。以前每班一个油榨出四百零几斤,现在一班能出四百四十多斤啦,比以前增加了四十斤油。一天两班共能增加七八十斤的产量。
三、爱护工厂
过年的时候,工厂放假,没有人打更了。孙绪亭还记着“防火防盗,提高警惕,不要麻痹”的几句话,因此他自己每天晚上打更。四月间天快要下雨啦,在广场上的火炬房没有顶盖,若是一下雨电滚就得受损失。他在工余休息时候带头推动大家,把电滚抬回保存起来了。
四、照顾工作
有一天他刚下班,十分疲乏,本该睡觉了。可是恰好日班有一个工友生病,不能上班,而榨油工作少一个人就不行,人又那么少,没有一个闲人,这可怎么办呢?本该睡觉的孙绪亭,从炕上爬起来,穿上衣裳又跟日班工人上班去了。工作因而未停。
(转载松江青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