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多给藏族牧区供应些青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3-04
第2版()
专栏:记者来信

多给藏族牧区供应些青稞
近几年,青海牧区的藏族牧民和一部分回、土、蒙古等族牧民纷纷反映青稞供应不足,他们爱吃的糌粑越来越少了。据了解,青海全省一九七八年(粮食年度)供应牧民的口粮中,青稞只占百分之十七,一九七九年又减少到百分之十左右。
藏族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牧民日常以糌粑为主食。糌粑用酥油拌和青稞炒面做成,营养好,耐饥,制作简便,易携带,适应牧业生产的流动生活。如果在汉族地区,多供应白面等细粮是好事,而对少数民族牧民则恰好相反。我们听到许多藏族妇女抱怨说,她们一般都不会做面食,只好煮糊糊,既吃不好,又不方便,对生产很有影响。
从六十年代后半期起,青海省种植青稞的面积逐年减少。一九六六年全省种青稞二百二十多万亩,粮食部门征购青稞近六千万斤,到一九七九年只播种一百五十八万亩,征购青稞一千六百万斤,播种面积和征购数量不断减少,牧民吃到的青稞也相应减少。
种青稞同种小麦投工投资差不多,但产量略低。前些年,青稞被戴上了低产帽子,有些地方的领导不考虑人民的需要,片面强调扩种小麦,压缩青稞的种植面积。还有的地方搞一刀切,违反当地自然规律,在小麦不保收而适宜青稞生长的地方推广种小麦。另外,青稞的收购价格也订得偏低,使生产队种青稞不合算。
要满足少数民族牧民对青稞的需要,首先是有关领导要想到少数民族人民的特殊需要。从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高度来安排粮食作物的布局。青稞适应高寒气候,同小麦本无争地之嫌,可以充分利用高寒山区种好青稞。青稞的收购价格也应根据生产成本和市场需要适当提高,使种青稞的收入不低于种小麦的收入。同时,要加强对青稞的科研工作,努力提高青稞的单位面积产量。
这是属于象青海这样地方农业调整的问题,也是落实民族政策中的一个问题。目前,一下子解决有困难。是不是可以在生产青稞较多的地方,由国家拿出小麦或其它粮食,从农民手里兑换一些青稞,调剂给牧民。我们想,这样做,农民和牧民都会高兴的。
新华社记者
杨立本 当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