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通俗科学杂志的新道路——介绍“科学技术通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6-14
第5版()
专栏:

  通俗科学杂志的新道路
——介绍“科学技术通讯”
陈平
三联书店出版的“科学技术通讯”,是一种很新颖的通俗科学刊物。这是月刊,本年六月份已经出到第九期。
我们说这是一种很新颖的刊物,因为它具有一些新的特点,为我国向来同类刊物所没有的。
首先是它的内容能够结合实际。
过去的科学期刊,不论专门的或者通俗的,都难免犯一个毛病,就是不能结合实际。专门的期刊,常常刊出一些钻牛角尖的科学论文,与生产实际距离很远。通俗的呢,又常常从英美杂志上,选取一些趣味性的材料,加以翻译介绍。这种内容对于半殖民地化的都市小市民,和有些好奇心的青年学生,可能引起一些兴趣;但是,这些内容对广大劳动人民是完全无缘的。但是“科学技术通讯”在一开始时就在创刊词中提出了一个“科学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的方向,并且实际上朝着这方向一步步做着。
这是一个新的方向。虽然从该刊的第一、二两期的内容来看,还没有能够完全照这样一个新的方向做,但是其中已有些内容是很特出的。例如“创造与改进”一栏,具体地介绍了各地技术上的新创造,这对技术经验的交流,对工人创造性的鼓励是能起很大的作用的。也有些文章,题目联系到实际了内容可并没有真正联系实际。例如“脑与劳动”这篇文章,题目是很“新”的,联系到了“劳动”,内容却是以骑自行车为例,来说明脑子与身体动作的关系。类似这样的文章还不止这一篇。但是从第三期之后,内容逐步地切合实际,到了第七、八期,内容已经相当结实了。
“科学技术通讯”的第二个特点,是它从创刊起就规定了一个方针:以技术工人作为它的主要读者对象。因为以技工为对象,所以一般来说,内容都比较通俗,这样就使得文化水平稍为高一些的工人有可能看得懂。据笔者所知道,北京七十兵工厂第六所的一百多个技工中,订购这个刊物的就有九十几位。在东北各工业都市工人读者更多。
从内容上看,该刊是在尽着最大的努力来适合工人读者的兴趣与需要的。例如“创造与改进”栏经常发表工人的创作,有很多介绍劳动英雄事迹的文章,也有适合于作工人技术教材的长篇连载,如“机械工程常识”和“怎样画机械图”等栏。从第七期起,还加辟了一栏“技工科学常识”,这一栏是很别致的,里面有物理常识、矿物常识、医药常识等等,文章短,图多,很能吸引工人读者。这些努力都是很可贵的。但这并不是说,在这方面已经做得十分成功了。文字上有许多地方不够通俗,甚至还夹杂了一些文言辞句;而且在内容上,也还有一些缺点,例如“技工科学常识”栏的文章,在形式上、写法上总算是不错的了,但所举的例子很多还不是技工所熟悉的或迫切的需要了解的。这些缺点还有待该刊今后努力来克服。不过,作为一个方向来说,该刊已经有了相当的成功。
“科学技术通讯”的第三个特点,是它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从该刊的每期内容上来看,我们可以相信,它是比较能实行从读者中来,到读者中去的编辑方法的。它联系了广大的读者群众,从读者中组织了不少通讯员,担任这项工作的有热心的工程师,有年青的技术员,还有各地的先进工人。像东北劳动英雄赵国有、赵富有、党会安等,都是这个刊物的通讯员。这些通讯员经常把各地技术情况反映给编辑部;把本单位在技术上的创造与改进,报道给编辑部;把自己的或周围同志的工作经验写稿给编辑部;同时又把读者对刊物的意见集中起来反映给编辑部,编辑部也就根据这些意见,及时改进内容,改进工作。这一套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是任何一个属于人民的报刊都应该采取的。但在科学刊物当中,运用这种正确的工作方法,而且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的,在目前恐怕也还只有这一种。听说他们现在已经做到每期材料有百分之九十采用了通讯员和读者的投稿,而且在通讯员中,推广“大家出主意,合作办好‘科技’”的作用,使刊物成为以通讯员为骨干的、读者群众自己的刊物。
因为这些原因,我们愿意把这个刊物推荐给各地工厂中的技术工人,技术员和工程师以及一切在大学中的工学院、理学院的同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